教理講授論及聖體奇蹟時,必須強調哪幾個面向?
在聖體聖事中,基督是我們信仰的中心。當祂宣講福音時,祂已先預言要建立聖體聖事。 於是在聖週四最後晚餐,祂建立了聖體聖事,和宗徒一塊兒慶祝。
自此之後,教會忠實地遵從主耶穌的教誨:「你們應這樣行,為紀念我。」(格前十一24), 在每一天舉行聖祭,敬禮聖體,尤其是主日主耶穌復活之日。 聖體聖事將一直舉行,「直到主再來。」(格前十一26)
聖體奇蹟有可能得到教會許可的因素在於:
然而即使基督徒有權相信與否,還是要尊敬聖體奇蹟,因為教會已經謹慎調查,並且確認其真實性。
聖體奇蹟有助於增進我們的信德,例如:
何謂公共啟示?
公共啟示就是:
為何基督圓滿地完成了公共啟示?
因為基督是全部公共啟示的中保。
「祂是天主的唯一子,降生成人。祂是天父圓滿及決定性的聖言。 透過聖子的接受派遣,及聖神的恩寵,啟示終於完整地實現並完成。 在過去世代的歷程中,教會信仰應逐步收集啟示中所有的資產。」 《天主教教理撮要》第九號(Compendium of the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No9)
「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知對我們的祖先說過話; 但在這末期內,祂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希一1-2)
基督是天主子,祂降生成人,祂是天父獨特的、滿全的、決定性的聖言。 祂在天父內,已經將一切告訴我們了,此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話了。
「天主子是天主獨特、決定性的聖言。 自天主賜給我們祂的唯一子那時起,在這聖言中,祂已經一次而永遠地將全部告訴我們,不會再有別的話了。」(聖十字若望)
「基督的工程既是新而決定性的盟約,將永不廢除。 在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光榮顯現之前,已經不需要再等待任何新的公共啟示。」 (《梵二大公會議文獻》〈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第四點)
公共啟示完成後,會帶來什麼重要影響?
影響如下:
感恩聖祭的奇蹟通常源自於普遍的孝愛精神,同時也反應了這種孝愛精神, 並給予新的力量,揭露新的形式,而且在禮儀中同樣有影響力,如同基督聖體聖血節所帶來的影響一般。 禮儀是標準,是整個教會生活的形式,直接由福音所滋養。
Raffaello Martinelli蒙席
天主教聖嘉祿國際學院院長
信理部委員
好幾年前,我出版了一份有關聖體奇蹟的論文,令我驚訝的是,我收到一封信,信中懷疑我所收集而來的文件。 這封信提到:「聖體『流血』只在無知的世代才會出現。那個年代專門尋找聖跡。」 這種評論讓我很痛心,因為事實就擺在眼前,非常清楚。
二十世紀的畢奧神父(Padre Pio)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聖體奇蹟的明證! 他整個人的存在,完全與祭台、彌撒聖祭和聖血密不可分。
誰可以說畢奧神父只是個不切實際又天真的幻想家呢?
生長在二十世紀,於1962年去世的德肋莎‧紐曼(Therese Neumann)有三十年的時間只依靠聖體過活…… 許多的醫生和專家夜以繼日地輪流觀察她,最後,他們還是得說:這件事是人所不能解釋的。
這也是一宗聖體奇蹟,誰能否認呢?
1981年過世的瑪德‧羅賓(Marthe Robin)有五十三年的時間,完全只靠聖體生活。 有時令在場人士十分驚訝的是,當她無法吞嚥時,她深深地聞著聖體,對親臨聖體的耶穌展現深深的愛慕之情。
知名的思想家(Jean Guitton)這麼描述瑪德‧羅賓:「我要敘述的這位女士出生在法國鄉下。 她的獨特、奇異,使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完全地不知所措。 從我們第一天相遇開始,我就預料到總有一天會談到她。」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她的生活就是個奇蹟,……與聖體緊密相連。
這裡以冷靜的筆觸談及許多聖體奇蹟,非常值得一讀,是為了從裡面聽到吾主愛的呼喊。 祂的聲音迴盪在每一次舉行的聖體聖事中。
今日猶如以往!
Angelo Comastri樞機
梵蒂岡宗座署理
聖體奇蹟是天主所行的奇事,這些奇事的目的是為了肯定基督的體血確實親臨在聖體聖事中,我們的信仰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我們在教理課時知道了基督確實真實臨在。在祝聖禱詞時,司祭說: 「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血」,此時,餅成了基督的身體,酒成了祂的血。 這種奇蹟似的轉變,我們稱為「質變」(transubstantiation),亦即「本質上的轉變」,哲學術語稱為「附質」(incidents)。 也就是說,餅酒只剩下形狀、顏色、口味、味道,及養份,但本質在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主基督的體和血。
沒有任何一種情況的質變是由感覺的體驗而來,唯有信德才能證實這種超性的轉變。
聖體奇蹟肯定了這個信德,而這種信德要以基督的話為基礎, 因著基督的話,餅看起來是餅,但已不再是餅,酒看起來是酒,但已不再是酒。
在聖體奇蹟中(無論出現的是哪一件,要以確實的例子為主),實際上出現的是肉體或血。 這些奇蹟的目的是要指出,我們不能只看外在的形貌(餅或酒),而要看實際的本質(體和血)。
中世紀神學家已經深入發揮了聖體奇蹟的主旨(他們的時代經常發生聖跡),並有不同的詮釋。 最精闢的分析莫過於有「聖體聖師」之稱的聖多瑪斯‧亞奎那(《神學大全》第三冊,第七十六題,回答八)
他說奇蹟發生當時所顯現的體血,代表著聖體(餅酒)形像的轉變,亦即「附質」,這一點都不損傷耶穌體血真正的本質。 餅酒形像奇蹟似地轉變為肉和血的形像,然而耶穌真正的體血並非所顯現的才算是, 而是早在奇蹟發生前就已經隱藏在餅酒形下,當顯現為肉和血的形像時,耶穌一樣臨在。
事實上,所出現的肉和血的確就是基督的肉和血,因著聖父的權柄戰勝陰府的耶穌復活了, 若要說祂喪失了一部分肉和血,這是無法被接受的。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說,聖體奇蹟中所出現的肉和血是屬於「附質」的形像,而非屬於餅和酒的形像。
天主用這些聖蹟,給人們一個記號:舉行聖體聖事時,天主的體血的確真實臨在,這個記號對所有人都是容易可見的。
因此,基督真正的身體和血並非只有顯現的才算,而是本質上早已包含在外形或外貌形像中的內容; 奇蹟發生前的形像只是餅和酒,奇蹟發生後的形像就是肉和血。
在肉和血的外形下,耶穌真實臨在,猶如在奇蹟之前祂就已經臨在一樣。 為此,我們也可以朝拜以肉和血的形像所顯現的耶穌。
道明會士Roberto Coggi神父
位於奧地利因河(Inn)山谷中,聖喬郡堡•菲耶奇(San Georgenberg-Fiecht)的小村莊因1310年發生的聖體奇蹟而聲名大噪。 舉行感恩聖祭時,神父懷疑是否耶穌真的親臨聖體中,祝聖餅酒時,突然酒變成了血,開始沸騰,由聖爵流溢而出。 1480年,也就是170年以後,聖血依舊「鮮紅,猶如剛由傷口中流出」,當年的一名記者這麼描述著。 直到如今,聖血依然絲毫沒有受損,保存在聖喬郡堡隱修院的聖髑盒裡。
部分圖片來源: https://silberregion-karwendel.com/en/gems-power-places/rid/29089445
隱修院聖堂內祭台旁邊的石碑上刻著:「1310年Rupert神父為院長時,一位神父在奉獻給殉道者聖喬治和聖雅各伯宗徒的聖堂裡舉行聖祭。 他懷疑耶穌親臨於餅酒中。突然,當神父祝聖餅酒時,酒轉變為鮮紅的血,開始沸騰,溢出聖爵。 院長和其他在唱經班的會士,及許多朝聖客都靠近祭台,觀看這件事。 主祭神父非常驚恐,無法喝下全部的聖血,遂將剩餘的聖血倒入放在聖爵布旁的另一個容器內,再放入聖體龕裡。 這件奇蹟很快地流傳出去,大批的朝聖客前來朝拜聖體。 由於人數實在多的驚人,Georg von Brixen主教派遣了Wilten院長、Johannes Lösch、Sigmund Thaur, 和Kaspar de Absam三位神父到喬郡堡,仔細調查這個現象。 調查之後,教會認可以聖血作為明供聖體的聖髑。 前來參加的信友中,不乏教會中的重要人物,如Trieste的 Jean主教,Brixen的Georges主教,Cologne的總主教, Bavière的Rupert公爵,Chiemsee的Frédéric主教等等。」
第二塊石碑則敘述在當時基督新教裂教時,聖血奇蹟如何助人保持信仰: 「當馬丁路德教義約於1593年在Tyrol傳開時,聖喬郡堡的修道士被要求四處宣講信仰。 Michael Geisser院長在Schwaz堂區的宣講吸引了大批群眾,他同時也講述了聖血奇蹟,證明了耶穌的確親臨在祭台上的聖體聖血中。 他講得鏗鏘有力,以至於對手紛紛離開現場。 這次的勝利擊敗了假信仰,人們將之視為天主賜給朝拜聖血的信友的特別恩寵。」
1384年,塞費爾德這個小鎮發生了一次聖體奇蹟,此後即開始接待絡繹不絕的朝聖客。 騎士Oswald Milser參加聖週四彌撒,想從神父手中領受大聖體。 正當他前去領受聖體時,地面開始震動,他自覺好像快被吸入地底下。 神父將聖體放回祭台上,聖體接著流出血來。
在塞費爾德這個小鎮,Oswald Milse是Schlossberg城堡的主人。 他前往參加聖週四的彌撒,期待和主祭神父領受一樣大的聖體。 當他前往領聖體時,天搖地裂, Oswald Milse緊抓著祭台,免得跌倒,神父立刻從他口中將聖體抽出。 此時地面不再震動了,人們看到聖體湧出聖血。 在場很多人看到了這個場景,消息很快地傳遍全國,連國王Maximilien也十分尊崇聖體。 直到如今,人們可以前往拜訪聖奧斯華德堂(Saint-Oswald)。 教堂裡供奉著沾了聖血的聖體,如同許多畫作上所描繪的一般。
聖體驚人嚴罰
在因斯布魯克(奧地利)教區內,在奧地利西部之推羅(Tyrol)省之森林山中有一名叫塞費爾德村,村內有聖奧斯華(St
Oswald)本堂。
該聖堂得到顯聖蹟的大名,那是在一三八四年聖週四發生的。
當時彌肋塞,奧斯華(Oswald
Milser)騎士看守西斐德北部之施落本(Schlossberg),它有戰略上的地位,準備保護重要的通告關卡,並由此作邊境要塞。
那武士似乎滿腔傲氣,因了他的地位與權威;由於他的驕傲所遭遇到的事載於黃金年監上……
[彌肋塞•奧斯華率領著屬下,來到塞費爾德本堂。他要求一大聖體,如果人拒絕了,格殺勿論。
小麵餅,為他看來普通。他同武裝軍人包圍著司鐸和信眾。
在彌撒將屆,彌肋塞劍拔蒙頭,來到大祭對號的左邊,在那裡,他保持站立姿勢。
驚恐的司鐸,送他聖體,就在那時,在褻聖者下邊的土地忽然裂開,他陷下去直到膝間。
他面色死人一樣的蒼白,兩手抓住祭台,手印在今天還能看到。 ]
其他的故事由這裡繼續,武士充滿恐懼,他擺動著手,要求司鐸把聖體由口中取出來。
當司鐸如此做了,地面則又成堅穩的。奧斯華從他站的陷落地方走出來,離開聖堂到斯坦隱修院,在那裡告明自己的傲慢,也作了補贖;
二年後,他得到一善死。依著他的意思,他被埋葬在聖體堂的進門處。
在聖週四穿的天鵝絨外套做成了祭披,他贈給了斯坦隱修院。
聖堂的記錄透露:從武士口中取出來的對堆棧是紅色的,好似充滿鮮血。
在奇蹟後不久,奧斯華騎士把一尊照哥德式用銀做的聖體光,當作聖品箱明供顯靈聖體,此聖體如今仍在。
因為朝聖的人多,為應付他們,奇蹟後不久,就建起了旅社。朝聖者的數目很快地增加,聖堂顯得非常之小。
一四二三年腓特烈公爵,準備在原址蓋一較大的聖堂。
該建築於一四七二年竣工。幾乎在一世紀後,馬西米連皇帝一世為塞費爾德的朝聖者如此感動,他竟擔保蓋一座毗邊的修院。
該修院於一五一六年開始,收容了思定會修士,一直到一八0七年,自那時以後,修院充作旅社,證明為朝聖者適合。
提羅之大公爵斐迪南一世對奇蹟,也表示特別的興趣。
於一五七四年在大聖堂裡,又蓋了一聖血小聖堂,在那裡曾有一時,供奉顯靈聖體。
至於奇蹟的地點,武士深陷腳夫到膝部的裂口仍於保存,供朝聖者參觀。
為安全起見,裂品平常用鐵蓋蓋著,為那願意考查的人,能夠掀開。下陷的地方,在顯奇蹟祭台的南邊。
在原始位置的朝聖處,有一奇蹟的祭台,這祭台離以後與聖堂擴寬時所加蓋而裝飾的大祭台有相當距離。
直接在石祭台上有一為柱子所支持的新祭台石板。
整體的建築如此設計,以致有數人空間將兩方的石板分開,
好讓人清楚地看到顯奇蹟的祭台,在石祭台邊側,還有奧斯華的雙手印,那是在奇蹟時印上的,這手印也讓參觀者看。
在地面的裂口和奇蹟祭台上,朝聖地還有奇蹟的第三件遺物——聖體光與顯靈的聖體。
該物保存在朝聖地南牆上的聖盒中,位近大祭台。
聖堂被奇蹟的許多紀念物給美化了。
1、一五0二年一幅繪圖的壁毯,裝飾在歌經席之南牆。
2、有一鼓膜的浮雕,在顯奇蹟的大門處。
3、有一壯觀的壁書繪在聖體小聖堂的天花板上(書上有司鐸給武士送聖體)。
4、兩位天使飛翔著捧聖體光。
5、聖堂由哥德式塑像、雕像、陳列品的無價典型給裝飾得美輪美奐。
我們不知道聖奧斯華之原始聖堂何時造成的,不過它在一三二O年之年監中有記載。
現今的聖堂乃於一四七二年竣工,區分出前人所造部分……
十五世紀的奧利地曾發生好幾起的聖體失竊案,因此修道士改將聖體存放在祭衣間。 就算如此防備著,1411年時,一位不知名人士還是將威登堂村教堂裡的聖體偷走了。 在行程中,一不小心,聖體從小偷的手套中掉出來。幾天後,一位虔誠的婦女發現這枚聖體。 當時聖體閃閃發光,斷成兩段,但中間被一絲血肉黏著。
在威登村的教堂裡,一個小偷潛進祭衣間,偷走了一個聖體,放進他的手套中。 根據威登村的編年史,這件偷竊案應該是發生在1411年。 小偷隨後騎馬前往鄰村,但他不走大道,反而取了條會穿過Mühldorf的小路,此處有個俗名為「高速直線滑雪」(AmSchuss)。 在路途中(此處之後建了聖堂,為紀念將發生的奇蹟),馬兒不走了。 幾個工人看到後,立刻跑來幫忙,但馬兒還是直挺挺地,一動也不動。 突然間,馬兒跑了起來,小偷還騎在馬上,而藏在手套裡的聖體卻掉在地上,沒有人發現。
幾天之後,一位名為Scheck de Mannersdorf的女士路經此地,看見樹叢中有一道強光,走近一看,中間有一枚聖體。 婦人撿起聖體,卻驚訝地發現,聖體分開成兩部分,中間由一道血肉黏著。 婦人很感動,自費建了一座聖堂以便紀念發生的奇蹟。 這個聖跡開始傳揚開來,吸引許多人前來小聖堂。為了容納更多朝聖客來瞻仰聖體,小聖堂隨後擴建為一座大教堂。
Basilica of the Holy Blood: https://www.holyblood.com/history-of-the-basilica-of-the-holy-blood-and-the-basilica-of-saint-basil
最早記載布魯日聖血奇蹟的文件可上溯至1216年。 這塊聖血有可能是基督受難留下的聖髑,之前被保存在君士坦丁堡Bucoleon皇家博物館。 這座城曾經被十字軍包圍、征服。 佛蘭德爾(Flandres,指位於比利時荷蘭語區人)伯爵鮑德溫九世(Baudoin IX)於繼任皇帝後,將聖血送到布魯日。
最近有人分析水晶瓶裡的聖血。根據調查結果,這個瓶子可追溯至十一世紀,接近君士坦丁附近所製作的。 即使是聖經中也從來沒有明確提及基督聖血曾被保存下來,而其中一部偽經卻提到,阿黎瑪特雅的若瑟保存了幾滴耶穌的聖血。 根據傳說,Diederik Van den Elzas伯爵於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帶了一個瓶子將聖血由耶路撒冷帶到布魯日。 最近的調查證實,聖血較晚時才由君士坦丁送到布魯日,大約是在1250年。
朝拜聖髑源於每一年耶穌升天節所舉行的遊行,遊行隊伍穿過大街小巷。 布魯日的居民身著傳統服裝,演出聖經劇,其中一幕是佛蘭德爾伯爵手捧著聖髑出場。
儘管每一天都舉行神聖的彌撒聖祭,我們還是特別會在一年中的這一天,莊嚴隆重地紀念耶穌基督。 當然,我們常會以心神祈求耶穌,然耶穌並不真實臨在於這種方式中,而是在紀念基督的感恩聖事裡,祂以真正的實體臨在我們中間。 復活的基督在升天前說:「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教宗伍朋四世說:「祂將要從世界過去。」 (Transiturus De Hoc Mundo)
聖儒利亞納(St. Juliana of Cornillon/Liège)是十三世紀的一位聖奧斯定會修女, 會院屬於比利時列日教區,是她推動成立一個節日以恭敬耶穌聖體。 聖儒利亞納年少時對這個意向有特別的神視:她看到皎潔的滿月上有個缺口。 天主之後啟示她,滿月表示當時的教會,那道缺口則是尚缺少一個莊嚴的節日以奉獻給耶穌基督聖體聖血。 1230年時,聖儒利亞納將神視告訴教會當局; 1246年,當時的列日主教Roberto of Thourotte決定在他的教區舉行儀式,以紀念聖體,1249年6月5日首次舉行了慶祝儀式。 許多主教神學家,及Jacques Pantaléon神父(後來成為教宗伍朋四世)提議制定一日以專門紀念耶穌基督聖體聖血。
1264年8月11日,教宗伍朋四世 (Urban IV)發出Transiturus de Hoc Mundo通諭,將節日提升到一般教會節日的層級, 這封通諭最主要的執筆人就是著名的聖多瑪斯(1225-1274)。
在哈瑟特的聖康坦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St. Quintinus)擺放著1317年發生在赫肯若的聖體奇蹟。 歷經幾個世代,許多調查結果均證實所保存的聖體曾經湧出聖血, 例如十八世紀時,古奧地利大公夫人Isabelle來訪時,由教廷大使Carafa、列日(Liège)主教、馬林(Malines)總主教所執行的調查。 座堂內有許多描述這聖體奇跡的畫作,是Jordaen1的弟子Jan van Boeckhorst畫的。
1317年7月25日,有人請Viversel的本堂神父去為一位患重病的敎友送聖體。 一到病人家,神父將袋子隨手放在入門的桌子上,袋子裡有一個裝了聖體的聖體盒,然後就進去聽告解。 這一家裡有一個人被這個袋子吸引。他趁沒人注意時打開袋子,拿出聖體盒,掀開盒蓋,伸手進去。 當他發現是一塊聖體時,就立刻放回袋裡。之後,神父走出病人的房間,準備拿聖體送給病人。 他由袋子裡拿出聖體盒,當他打開盒蓋時,赫然發現他之前在彌撒時所祝聖的聖體,居然沾了血跡,而且黏在放在底層的布上。 神父非常驚恐,找了個藉口,跑著去找Lumen的本堂神父,把事情的經過敘說了一遍。 Lumen的本堂神父建議他把發生奇蹟的聖體帶給Henkenrode修女會院。當時是1317年的8月1日。
神父帶著聖體盒走,奇妙的事在路上發生了。 他一走進本篤會會院,就立刻將沾了聖血的聖體拿給修女們看。 此時基督頭戴茨冠的面容出現在這聖體上,這是經過很多見證人證實的。 在哈瑟特主教座堂,有一幅畫描繪當神父手上捧著發生奇蹟的聖體時,一群羊在旁尊敬地跪下。 人們稱這個地方為「聖體堡」(Sacrementsberg),後來建了聖堂,好能永遠紀念這奇蹟。 從此這奇蹟聖體供奉在聖髑盒內,供信友朝拜,發生過治愈奇跡,並好幾次救了 Herkenrode修院免受火災。 修院保存著這聖體,直到1796年,法國大革命時,修女們被逐出會院。到1804年時再遷移至哈瑟特的聖康坦主教座堂。
公斯當是一位出名的史家,他在哈瑟特教堂作職員,提供給這一奇蹟的不長歷史。
一位維臥塞(Viversel)之司鐸在龍滿市(Lumen)幫忙司鐸們,有人要求他給一個鄉村病人送聖體。
他帶著一個在聖體盒內的聖體,進到那病人的家,把聖體盒放在桌子上,而同在另一屋裡的家人談話。
當司鐸不在時,一個帶大罪的人遊蕩到屋裡,他欣開聖體盒蓋子,伸手去摸聖體,並把它拿起來。聖體立刻開始淌血。
那人害怕,把聖體放進聖盒中,很快地離開。當司鐸回來拿聖體盒時,他發現蓋子動了,並驚訝地看到聖體有血跡。
司鐸首先沒有決定做什麼,最後捧聖體盒與聖體給本堂神父,述說發生了什麼事。
本堂建議他把顯靈之聖體送到熙篤修女會之聖堂中,距離約有三十里。
該會院十二世紀在列日附近建立,是熙篤修女在比利時第一座建築
(該團體之一位出名的人即是有五傷的盧加德由一一八二年至一二四六年生存在世間)。
甚至該一會院在熙篤衰落的時代仍繼續擴張範圍,一直到它在低地國家(荷比盧)中列入最重要的會院。
該一可敬團體,由於在聖德方面的聲譽,本堂神父顯然地覺得顯靈聖體更相稱地供奉在該會院的聖堂中。
司鐸步行到熙篤聖堂,當他接近祭台,放聖體在祭台上時,有一基督神視,他頭戴茨冠,每一在場的人都看到了。
我們的主,彷彿以此給一特殊的標記,他願意被供奉在這裡。
因著這一神視和顯靈的聖體,該修院迅速地成了比利時最出名的朝聖地之一。
聖體妥善地保存在修院的聖堂中,一直到一七九六年,法國大革命時,修女們被逐出會院。
在最可怕的時候,聖體被托靠不同家庭,繼續的照顧,相傳它曾被放在錫盒中,藏在一家廚房的牆壁裡。
一八0四年聖體由隱藏處請出來,在盛大的禮儀中,被送往哈瑟特的聖康坦主教座堂中。
這一座哥德式建築有繪畫的聖堂,它始於第十四世紀包含十六、十七世紀的感人繪畫,這些都在使人憶起奇蹟事件的歷史。
但是尤其重要的乃是聖關丹堂區仍保存著一三一七年的顯奇蹟的聖體,它不存留于輝煌環境中。
布魯塞爾主教座堂珍藏著許多見證著這裡的聖體奇蹟的藝術品。 這已被證實的聖體奇蹟發生於1370年,當時幾個褻聖的人偷了幾塊聖體,並且插了幾刀,以示反對,聖血卻從聖體汨汨流出。 對這聖體奇蹟的敬禮,一直留存到至少幾十年前。在主教座堂旁邊的舊聖堂裡,人們還保存著好幾塊發生奇蹟的聖體。
主教座堂側邊的五幅彩色玻璃描繪著發生聖體奇蹟的過程。 它們是從1436-1870年之間的不同時代安裝的。 下方前兩幅的彩色玻璃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一世,和利奧波德二世奉獻的。 其他則是由國內個別貴族世家饋贈的。 這十幅彩色玻璃(八幅在右邊,靠近唱詩班;另外二幅在左邊)描繪了聖體奇蹟的經過,以及聖體在15世紀中葉時遷移至布魯塞爾的經過。 古老文件如此敘述:「1369年秋天,Enghien地區有一位仇恨天主教的富商,請了來自魯汶(Louvain)的一位年輕男士幫忙(彩玻1-3)偷了幾枚聖體。 然而,這位商人幾天後離奇地被被暗殺了。商人的太太推測是遭天譴,於是馬上將偷來的聖體送給丈夫的一些朋友,而他們也同是仇恨天主教的。 這些人在1370年聖週五那天相聚時,拿起刀子割聖體(彩玻1-5);聖體立時流出血來(彩玻4-5)。」 褻瀆者心中十分恐慌,他將聖體收好,交給一位有地位的天主教商賈。
商賈向布魯塞爾聖母堂的本堂神父敘述了所有事情的經過。 神父收回聖體(彩玻6-7),至於褻瀆者則被 Brabant公爵判處死刑(彩玻10)。 隨後聖體在隆重的聖體遊行中,移至聖古杜勒(St. Gudula)主教座堂(彩玻10)。 聖體奇蹟在這座城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也被視為全國的象徵。
偷聖體賣與猶太人,傳未得善終
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之奇蹟發生在一些教友與猶太人陷於殘酷對立的時代。
似乎是一三六九年,有一名叫若那達的猶太人居住在離布市約十五里的恩欣小鎮上。
若那達有一朋友,乃來自魯汶的若望,那時住在布京,他曾有一時假裝皈依表達方式教會。
若那達要求若望把彌撒中祝聖的一些聖餅拿一些來。若望首先不願應允,但是若那達為了他的辛勞,最後許給他六十金幣。
貪心最後得勝了若望的猶豫不決。
他立刻開始盤算布京的聖堂,找一座他到傍晚能暗暗地進入,最後他決定進入管堂的不大注意的聖佳琳聖堂,因為該聖堂主要地用來供奉聖體,分施於病人。
在一三六九年十月四日夜間,若望放梯子在聖堂的牆壁,把窗子打破,滑落聖堂中。
那時他打開聖體龕,發現一個金聖體盒中有十五個小面形和一個用以舉行降福的大聖體。
在離開聖堂後,他直赴恩欣,把聖體給了若那達,若那達賞給他一個盛應許金錢的小口袋。
這賊的命運就不確知了,不過有人報導,在作賊後不到兩週,若那達在他的田園中被謀害,他的小兒目睹攻擊,曾擔驚受怕。
一些時日過後,若那達的遺霜遷移到布魯塞爾京城,帶著聖體盒與聖體。
一三七O年四月四日是聖週五,猶太人們聚集在布京的會堂中,把聖體倒在桌子上,想以言語和物質的污染加於聖體。
在寫褻瀆聖體時,曾有幾次,他們擾出刀合劍,刺穿聖體。
立刻在猶太人嗒然若失的眼睛前,血由刀傷中流出來。
那時,攻擊者的武器從手中脫落,渾身顫抖,害怕地倒在地上。
為努力脫離流血的聖體,猶太人強迫一名叫佳琳的皈依的教友,要她同意把聖體帶去科倫猶太人那裡,
不過她感到良心不安和不可名言的煩亂,於是她決定將聖體的事實說給聖母堂之本堂神父,布京坎而累主教的副本堂期望(Jeand
Yssche)也聽到被偷消息,會同教會中的委員會,都以最大的感動向佳琳要求聖體。
他們取回來後,把聖體捧到聖母堂。少數的聖體留在那裡,其他的則於一三七O年五月以最壯麗的補辱遊行送到聖彌額爾總領天使教堂,
布市中聖職人員、方濟會弟兄之成員、不拉邦之公爵夫婦、許多貴族,以及市民作陪,手擎蠟燭、獻香,並唱著聖歌。
遊行的路上也裝飾好,為光榮聖體。在喜樂與眾人感動中,將聖體放在歌詠席的聖堂中,一直到較為相稱的聖堂能夠建起。
六個聖體在犯罪的那天已毀壞,最後三個聖體放在水晶器後邊,在十字架中心。
在調查後,關於犯褻瀆罪人的最後處理,有兩個不同的報導。
一個是在當時作王的文策老(King Wenceslaus),派人逮住賊子並予裁判。他們承認了犯行,隨即受火刑。
另一報導是:猶太人的族團,把被告者逐出省外。
在一五七九年-一五八五年的亂事年,那時加爾文褻瀆聖堂、毀壞遺物與態像,保留在聖母堂中的聖體不翼而飛了。
那在聖彌額爾堂中金十字架內的聖體,起先藏在十二使徒醫院內,但為了妥為保存,繼而放在聖彌額爾堂之木樑中的深處。
當加爾文派人尋找聖體,他們進去曾停在這一木樑下,卻不曉得聖體就在他們頭上。
法國大革命的布市,另一教會不安的時候,在一七九四年來到了,那時有價值的銅欄杆以及裝飾被搶走,壁毯和銀箱,不是毀壞,就是搶掠,名書也不放過。
一系列的描述奇蹟歷史事件的約書,在這時期逃過一劫,今天在聖彌額爾教堂仍能看到。
這個聖體奇蹟發生在1374年。在密德堡的聖伯多祿堂中,正當領聖體時,聖體轉變為流著血的肉。 直到如今,還有一部分的聖體保存在魯汶,由聖奧斯定會神父負責保管。 這是因為總主教(他批准了聖體敬禮)的告解神師――Jean De Gheest隱修士請求賜予一半聖體,當作禮物; 另一部分則依舊存放在密德堡的聖伯多祿堂。
許多文件記載著這次的聖體奇蹟。 魯汶天主教大學歷史學家Joseph Wils教授於1905年撰寫的專題論文,題為《魯汶的聖體奇蹟》,引述了幾乎所有當時的記錄文件和證明。 在密德堡,住著一位眾人皆知其信德與虔誠的貴婦。她也非常注重家人和家僕的靈性培育。 1374年的四旬期,婦人如同往年一樣為準備過復活節在家做補贖。幾天前家裡聘請了一位名叫Jan的新僕人。 Jan既是生活放蕩,卻好幾年沒有辦告解。婦人請所有的僕人一起參加彌撒聖祭。Jan心怕令婦人失望,不敢拒絕這個邀請。 他參加了彌撒的全程,領聖體時,他也跟著眾人前往祭台前,但只是外表上而已。
當他用舌頭口領聖體時,聖體立刻轉變為淌著血的肉。 Jan立即將聖體從口中拿出,從聖體流出的血,滴在蓋在祭台欄杆的布上。 神父馬上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他很感動,小心地把發生奇蹟的聖體放在盤子上,再放進聖體龕裡。 Jan悔改了,並在眾人面前告明了自己的罪。從那天開始,他一生都過著聖善的生活,並且非常恭敬至聖聖體。 城裡所有教會和政府當局都知道這個奇蹟。經過了謹慎的調查後,總主教便批准了這個聖體奇跡的敬禮。
聖體變肉,不能下嚥
時間使一位貴婦名字含混不明,是在奇蹟的歷史中首先提起的,但是大家都知道:
她是密德堡的貴婦,(按密德堡乃在荷蘭的西南區),她對家僕仁慈,她非常關心他們的神修進步,她親自教導他們,以熱枕的遵守教會傳家的實踐而啟發他們。
一三七四年四旬期第一主日,為相稱她普通的習慣,她鼓勵僕人們為準備這做補贖的季節,去辦告解、領聖體。
不過,她的話被僕人領受的,乃是他們應用的本分。
其中有一僕人,人們只知道是科倫的若望,覺得必須與別人一起去參與,因為他怕會得不到主人的愛戴,不過他去領聖體前,並沒有準備在告解聖事中告明自己的罪。
他同別人跪在聖體欄杆,等候司鐸的來到,可是當聖體放在他的舌頭上,即變成了一塊肉,不能吞下去。
他因新增加的害怕,企圖隱藏他的困景,但是錯誤地用牙咬那變成血肉的聖體;
就在那時,從他的口唇上滴下三滴血,染紅了全欄杆的托布。
司鐸一看到在若望口中流血的聖體以及滴出的血而震驚,他快速地反應,將聖體拿出,必恭必敬地帶若望到祭台上,把它放在小金質的盒子裡。
有的報導說:若望為褻聖的罪受罰,而瞎了眼睛,並為了罪,覺得良心特別不安,他跪在神父腳下,在整個的會眾前,告明了自己的罪。
他誠實的難過,最終恢復了自己的視力。傳說若望以後度了一個模範生活,至死對祭台上的聖體,保持著莫大的恭敬。
聖蹟的細節,傳遍了全國,無疑地傳報給腓特烈三世。科倫總主教,他以前是沙溫坦之伯爵(Count of
Sarwerden)。因為荷蘭那時隸屬德意志帝國,密德堡屬於斐德烈總主教之總轄區。
主教要求將顯靈之聖體送到科倫京城,供奉在那裡的大教區堂內。
[從密德堡到科倫堡],以盛大慶典歡送聖體,遊行七百公時。把聖體放在聖堂中,設計一精製的聖體光,為明供聖體。
每一枝的頂端呈十字架型,美飾著金環,輪廓鑲著金邊。
聖母和聖若瑟的態像在每一[臂]底下佔一位置,但另外,在十字架下有小型伯多祿、聖保祿塑像,
在十字架的中央部分,有一橢圓形之水晶杯,由此可看到顯靈的聖體。
在此用說有一蓋,因為聖體放在聖爵邊緣的平面上。
科倫思定修會之會長,顯然地對總主教有偉大的影響力,因為他能得到許可,把聖體從大教堂遷移到修會聖堂。
當思定會士佔有聖體時,它也以特別禮儀,加以恭敬。
伯瑯,若望會長(Jean Bayren)
一三八0年伯瑯會長遷移到比利時魯汶。為努力對聖體拓展敬禮,他要求總主教的准許把一部分聖體送給魯汶。
這時聖體全面完整,顯有血蹟的齒痕仍在。顯示它血蹟的由來,總主教同意這種申請。
但是以工具分割顯靈聖體為兩份,似乎不恭敬。修士們三天祈禱,守齋以解決難題。
為因應他們的祈禱,人們發現沒有人為的干預,它分成兩份。
一份與一塊染血的布在一齊交給會長,帶到魯汶;另一份聖體則留在科倫,在聖阿助邦聖堂(St
Alban)聖堂。
在魯汶市中珠寶匠設計了一新聖品,半邊顯靈聖體放在科倫予以供奉——聖體在一小型的聖爵頂端,
裝在十字形金銀杯的後邊,保存在聖思定會士聖雅各伯的聖堂中,有四十世紀安全地受尊敬。
一為光榮聖蹟,顯靈聖體的善會,於一四二六年,被思定會之總會長組織起來。
社團的成員應參與全省修士(修女)的善舉,羅馬修會的總會長於一四二九年批准了一些特權,猶金教宗四世於一四三一年頒賜大赦。
一六六五年,顯靈聖體隆重地遷入新祭台。藉此機會教宗亞力山大七世頒賜降福與大赦。
照聖體像之美麗與昂貴的聖髑盒鑄成聖牌,作了幾幅巨大總像,說明奇蹟歷史之事蹟,其中有幾張裝飾在聖雅各伯堂。
顯靈聖體作太平王一定之規第四世紀,市府當局,許多教士與特殊的皇族,都加以恭敬。
週年與五週年都以特別的盛典與熱枕慶祝,教宗保祿五世與克來孟十四世都頒贈降福與大赦。
在第四百年的慶典時,米市的珠寶匠設計一新的全金而鑲寶石的聖品箱。
瑪利•德蘭女王一七八0年逝世,若瑟二世登基繼任,取消了公教節日、宗教慶典、宗教集會所,
限制司鐸與會士穿制服,嚴重地擾亂了教會的安寧。
當思定修院被封閉臨近了,顯靈聖體和染血布交託給許多熱心人士,他們認為需要把聖髑等由這一穩妥處遷到另一處。
在一緊要關頭,聖品箱曾藏在一高橡木箱中。在法國革命高漲時,聖髑盒箱於一七九三年移往妥善處時,包聖髑的布也保存下來。
在危險的時候,顯靈聖體與染血布也未被忽略。雖然司鐸們被禁止穿神職服,他們有時也在聖髑盒前獻祭。
在平安恢復後,顯靈聖體與染血佈於一八O三年九月二十七日遷到聖思定會修女所照顧的聖堂中。
這是必要的,因為聖思定修院之小聖堂為革命黨人嚴重地損害了。
一個月後,於一八O三年十月二十日,顯靈的聖髑又移回聖雅各伯聖堂,在那裡作了檢查,證明了真實無誤。
就是在此聖堂中染血布與部分顯靈聖體還保存著(另一部分已贈給了別的聖堂)。
發生在「依撒格的天主之木」(Bois-Seigneur-Isaac)的聖體奇蹟,在彌撒聖祭中被祝聖過的麵餅成為聖體,流出了血來,血跡留在九摺布上。 1413年5月3日,坎巴拉(Cambrai)主教伯多祿(Peter d’ Ailly)批准了聖體奇蹟的敬禮。 1414年開始第一次聖體遊行。1424年1月13日,教宗瑪定五世正式許可建造「依撒格的天主之木」隱修院。 至今,隱修院仍是供人朝聖的地方,院裡的聖堂中保存著沾了聖血的九摺布聖髑,供人瞻仰。
1405年,從聖神降臨節前的星期二開始,耶穌帶著聖傷連續三個晚上顯現給這地方的主人若望(John of Huldenberg)。 當第三次顯現時,主吩咐若望說:「到依撒格聖堂去,在那兒你會找到我。」 與此同時,堂區的Peter Ost神父也聽到聲音,指示他去依撒格聖堂舉行聖十字架感恩祭。 翌日,堂區召集所有信友到依撒格聖堂參與感恩聖祭,若望也在場。 神父便開始了感恩祭,正當神父打開九摺布時,他看到九摺布中還有一枚上週二感恩祭留下的聖體。 他想領那聖體,但聖體卻貼在九摺布上,並且還開始流血。神父臉色發白。 若望親眼目睹了一切, 勸慰神父說:「不要害怕,這個奇蹟是來自天主的。」並且述說了他的神視。
聖血連續四天流出,直到聖神降臨節後週二。 血跡約有一指長,三指寬,幾乎整塊九摺布都染了聖血,才一點一點地凝結並乾涸。許多人都看到並證實這奇蹟。 坎巴拉主教伯多祿(Peter d’ Ailly)得知這件事後,決定要親自查證是否屬實,他把這塊九摺布帶回自己的住處保存了二年,用什麼方法都洗不掉布上的血跡。 主教於是展開調查,他找來所有聖體奇蹟發生時在場的證人。 1410年6月16日,主教批准凡到依撒格聖堂朝聖者,均可得40天大赦; 同時於1413年的5月3日,宣布這塊九摺布是聖髑,並安排聖體遊行,公開朝拜聖體,以光榮聖體奇蹟。 直到今天,每年聖母誕辰紀念日後的主日,住在「依撒格的天主之木」的居民都會聚集祈禱,以紀念這聖體奇蹟。
厄紅塔發生的奇蹟是這樣的:先前被偷的聖體八天後在田裡被找到了。 儘管下雨,被找到的聖體卻完好地出現在兔窩旁,四周被光芒包圍著,排列成十字。 每一年,人們總會拿著由 Antoon Van Ysendyck所畫的兩幅描繪奇蹟的畫作,舉行遊行, 一直走到為了紀念聖體奇蹟而建造的樹蘺(De Hegge)朝聖地,接著舉行紀念聖體奇蹟的感恩聖祭。 這兩幅畫現時保存在位於厄紅塔(HERENTALS)的St. Waldetrudis 主教座堂。
1412年時,Jan van Langerstede來到在厄紅塔城不遠的一間客棧住下。 這個男人靠著偷教堂裡的聖物販賣到歐洲其他各地維生。 他進了厄紅塔城翌日,來到Poederle村,走進村裡的教堂,趁人不注意時,偷了聖爵和聖體杯,裡面裝著五個聖體。 當他回到厄紅塔,到了一個名為「樹蘺」(De Hegge)的地方,他感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迫使他無法前進。 他決定把聖體丟到河裡,但怎麼丟都丟不走。煩惱的若望正好看到田裡不遠處有個兔窩,於是他把聖體藏在那裡。 事情進行的很順利,Jan van Langerstede回去厄紅塔。此時,城裡的法官Gilbert De Pape開始偵辦Poederlee教堂失竊案。 Jan van Langerstede也是幾個嫌疑犯之一。警方從他的帶子裡翻出聖爵和聖體盒。
若望坦承自己犯了案,但沒說出自己把聖體丟了。若望隨即被判處死刑。行刑前,神父鼓勵他告明所有的罪,以潔淨自己的靈魂。 於是他把事情完全托出,也說出自己把聖體藏在何處。法官下令停止處死他,命他帶人去找出聖體。 大隊人馬跟著 Jan van Langerstede。 到達田裡時,人們看到聖體發著光,排成十字形。儘管氣候惡劣,聖體依然完好如初。 人們立刻舉行遊行,將聖體帶回,一部分放在厄紅塔,一部分在Poederlee。 一直到十六世紀,這些聖體都還保存著。 1442年1月2日,厄紅塔教會當局正式批准奇蹟確實發生,並在找到聖體之處蓋了間小聖堂,吸引了許多朝聖客前來, 如1620年時的Jean Malderus及Anvers的主教,以及1749年時的教宗本篤十四世。 盧森堡的若望的女兒 Elisabeth van Görlitz出資擴建了小聖堂,於是在原處蓋了間聖殿。
1447年,艾提斯威發生了一次聖體奇蹟,之後此地即奉獻為這次奇蹟的朝聖地。 有一位信撒旦邪教的婦女Anne Vögtli劫走了一個聖體盒,盒裡裝了該堂區的聖體。 聖體後來在蕁麻叢的矮樹籬間被尋獲。聖體當時被七道光芒包圍住,旋於空中,看似一朵盛開的花。 歷任多位教宗均同意前來這裡的朝聖者,可獲得大赦,最近的一位是由1947年的比約十二世所宣布的。 發生奇蹟的聖堂是在「歡樂主日」(Laetare)以及隨後二日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
《正義協定書》(Protocol of Justice)記載了有關聖體奇蹟發生的經過,是保留至今最重要的一份文件。 這份文件是於1447年7月16日,由Büron親王Hermann von Rüsseg編纂而成,內文這麼記載著: 「1447年5月23日星期三,艾提斯威堂區教堂裡的聖體被偷了。 有一位養豬女名叫Marguerite Schulmeister很快就在教堂不遠處找到聖體。 聖體是被丟在一個長滿蕁麻的矮樹叢中,看起來像朵花兒似的。」 聖體找到不久後,警方就逮捕了一位名為AnnaVögtli de Bischoffingen的婦女,她坦承犯下案件: 「我的手穿過鐵欄杆,拿到了聖體。但突然聖體變得好重,我實在拿不動,也走不動了,於是把聖體丟在蕁麻叢中。」。
一位養豬女發現了聖體,她敘述當時的經過: 「我帶著豬到達聖體被丟的地方時,豬都不走了。 我請二位路過的騎士幫忙看看怎麼回事,他們就看到草叢裡有被丟棄的聖體。 聖體碎成七片,其中六片圍起來像朵玫瑰花,還散發光芒。」 本堂神父聽到消息後,很快就前來欲拾回聖體,帶回教堂。 他撿了六片,但是當他要撿起中間那片時,那片聖體卻消失了,許多人都看到這一幕。 大家認為聖體消失是表示需要在此地興建教堂的記號。 其他六片聖體被保存在艾提斯威教堂,成了朝聖者和村民朝拜的聖物,天主行了許多治癒奇蹟。 1448年12月28日,聖體奇蹟發生後一年半,教堂和祭台均被祝聖了。
1960年的一場大海嘯襲擊太平洋海岸,造成許多地區嚴重損壞。 Bernardino Garcia de la Conception神父當時在巴拿馬城中,向人們講述這次的大災難,他說道: 「突然一陣大浪翻過港口,沖向市場。停在岸邊的船隻被高高舉起,遠遠地被丟在那一邊。損毀許多城鎮。」 然而由於圖馬科島上居民虔誠事主,Gerardo Larrondo神父也以聖體祝福這裡,使得這個小島倖免於難。
1906年元月31日早上十點,圖馬科島發生強烈地震,搖晃了約十分鐘。 所有的居民聚集在教堂,懇求Gerardo Larrondo神父和 Julian神父立刻舉行聖體遊行。 海浪愈來愈高,一些沿岸地帶已經被淹没,又一道水牆眼看著就要滾滾而來。 Gerardo神父匆忙地吃下所有的小聖體,只留下一個大聖體。 接著向群眾說:「孩子們,我們一起到海邊去,請求天主垂憐我們!」信友確信耶穌親臨在人群中,一邊祈求天主,一邊哭泣地走向海邊。 Gerardo神父勇敢地帶著聖體光走到水裡,當海浪沖擊而來,他鎮定地舉起聖體,滿懷信心地劃下十字聖號。
海浪雖然稍微前進了一些,但之後慢慢地退下,停止了。 Gerardo神父旁邊的Julian神父看到了一切發生的事,周圍的群眾十分感動,高聲大喊:「奇蹟!奇蹟!」 翻滾的巨浪原本就要摧毀圖馬科這個小村莊,卻突然好像屈服於一股超自然的神奇力量,風平浪靜了。 圖馬科島上的居民十分欣喜自己被耶穌聖體所拯救,滿懷感恩地虔誠敬謝。 世上許多地方知道圖馬科所發生的奇蹟,而Gerardo神父也收到許多由歐洲寄來,請他代禱的信件。
聖體勝利光
十三世紀,韃靼人蹂躪各個國家,橫施殘暴與毀滅,斯旦博之姚洛斯拉(Jaroslas of
Sternberg),負責保護摩拉維亞王國,它有受迫近攻擊的危險。
他從波希米亞招集了八千軍人和四千摩拉維亞國民,把他們集合在奧木茲設防的城市中。
敵軍很早就出現在陸地上,迅速地開始燒毀村落並屠殺反擊他們的人。甚至克拉底之隱修院也不放過。
韃靼人在屠殺居民後,即開始火燒修院建築,並夷為平地,繼而把隱修士斬頭,拴到馬尾上,大膽地臨近城下,在奧木茲城門外扎了營。
姚洛斯拉的人民,看到這一切,驚慌起來,願意立刻攻打他們,但將領則禁止他們,他想等待更為有利的時間,與敵人開火。
韃靼將「該延後」了解為膽怯,於是疏於防範,同許多離營的人,去搶奪周圍村落。
在聖若翰慶節日,姚將領謙虛地辦了告解並領了聖體。戰士們也跟隨他領了聖體,準備為第六夜晚所計劃的戰爭。
他留下剩餘的軍人在後邊,準備、保護奧木茲城,過半夜不久,召集其它人聚集在城門外,準備迎戰。
戰士再一次下馬,跪在馬旁的地上。當所有的兵丁跪著時,姚將領向天主之母奉獻祈禱,並許願:假如他們得勝,要蓋一聖堂為光榮她。
在他們引吭高唱「萬福,瑪利亞」後,兵士們騎上戰馬,由設防的城市中,向敵人衝去。
他們不但在天主之母的保護下行軍,而且因著聖體,救主臨在戰場,另外獲得了勇氣。
在軍人前「日領聖體後,剩餘五個聖體,姚將領下令將聖體放在聖體盒中,司鐸在馬背上,帶著聖體,闖入戰場。
姚氏使該事頗似舊約中的事蹟,當時以色列中,在天主的命令下,把結約之櫃,帶到戰場上。(蘇六)
在黑暗的籠罩下,戰爭激烈,人的生命既流血,又付出代價。韃靼的將領被殺,敵軍受挫,顯然地,教友獲勝。
韃靼因戰死甚多人而震驚,因喪失領袖而喪膽,於是離開了摩拉維亞,而逃往匈牙利。在那裡,他們恢復力量,繼續他們毀滅性的戰爭。
得勝韃靼,歸功於聖體蒞臨戰場,這是奧木茲所驕傲的唯一要素。
在戰爭後,祝聖過的聖體,交還聖堂,司鐸驚異地發現每一聖體,都發出一個光明皎潔的玫瑰色光環。
當他把此奇觀,提供給會眾時,他們都為此勝利和此發現天主的力量與光明,而讚美全能的天主。
遺失聖體發光
斯拉夫尼的聖蹟簡單地流傳。
一二八0年,有一個牧人,在市外之田野牧羊,他驚異地看到有一團奇妙燃燒的火在灌木頂端,此灌木則生長在石頭堆上。
他走近奇景,在火焰中看到有一聖體,耐燃而不受火焰和熱力的影響。
那被召喚到奇景前的司鐸,鑑定聖體乃是寶貴聖體盒中的一個,在年前深夜被人偷竊的。
罪犯總未找到,他把聖體拋到剛才發現的地方。
司鐸把聖體放在他帶來的器皿中,他會同幾位匆忙去看靈奇火焰的人,向都市前行不遠,
他們臨近城門,發現聖體從器皿裡不翼而飛,而又在石頭堆上的火焰中尋到。他們又取回後,司鐸與教友又往城中行,但是聖體第二次又不見了。
只有在司鐸與人民許諾頓要在發現的地方蓋一朝聖地時,聖體才留在器皿裡,回到本區的聖堂。
那許諾受到尊重,於是在那石堆上,興建起一座小聖堂,行遠路朝拜聖體的人眾很多,竟緻小堂似嫌太小。
奧木茲之戴推克主教為這些朝聖者放了幾種大赦,以及布拉格主教國瑞又頒下大赦。
那座聖堂繼續(展示)莊嚴地吸引力,一直到十五世紀,當時胡斯派橫行鄉下,散播毀滅與異端,將有特恩之聖堂夷為平地,雖然那一小堆石頭保持原狀。
在胡斯派退卻後,於一四七六年又在那地方蓋起另一聖堂。
這座聖堂為奧木茲主教祝聖,他給聖堂命名為基督聖體聖堂。
同第一座聖堂一般,為不斷到那裡旅遊朝聖者似嫌太小。
以後隨即擴大,於一四九一年完成,一直到今天矗立的聖堂。
以後教宗給那些熱誠朝拜聖堂,悔改而領聖體者,賜以全大赦。
據報導,因為該一大赦,朝聖人群眾多,意致需要數位司鐸送聖體,給那些善用此特恩的人。
在該聖堂中最大的興趣,就是恩寵祭台,它建立在石堆上,常常站在它原始的地方。
在這裡還舉行神聖彌撒。
該祭台站在大祭台前不遠既在佈置,又在精緻方面顯然易見,在恩寵祭台頂端有雕刻的兩個天使朝拜圖繞火焰與光耀的聖體。
當遊行有旗幟前導,從本區聖堂前浮顯時,有一聖堂以淺浮雕敘述著牧羊人指出去田野間的火焰路。
聖體在火焰中被發現日的周年,被認為是鄉下人的火焰節。
我這段奇蹟要回溯到初期教會時代,乃出於一群沙漠之父的格言。 這群沙漠之父跟隨聖安當的風範,像隱修士一般生活在埃及。一位老隱修士懷疑耶穌親臨聖體聖血中。 神父舉行感恩聖祭時,在祝聖後,嬰孩耶穌出現在餅形中。其他三位參與感恩聖祭的隱修士也看到了同樣的異象。
在記錄沙漠之父的檔案中,可找到一件古老的聖體奇蹟的記述。 此乃由 Daniel le Faranite神父所描述的:「Arsenio神父向我們提到西特的一位老隱修士,他非常認真,可是信德很小。 因為出於無知,這位隱修士說道:『我們吃的麵餅不是耶穌真正的身體,只是一種象徵。』 二位年長神父聽到這句話,知道說這話的人很虔誠也很善良,因此沒當場告訴他這是錯的。 他們事後去找他,並向他說: 『神父,我們聽說有人宣揚一種相反信仰的主張:我們所領受的麵餅並非基督真正的身體,只是象徵。』 這位老隱修士回答:『是我說的!』 他們於是開始勸他: 『你千萬不可相信這種說法,而要相信教會宣講的。我們相信麵餅真是基督的身體;聖爵裡的酒真是聖血,這不是一種象徵。』…… 老隱修士回答:『若沒有一件事讓我信服,我是不會被說服的。』 二位神父說:『這一週我們為這個奧蹟祈禱,我們相信天主會有啟示。』」
一週快結束前的主日,他們三人一塊到教堂去,彼此間保持一步的距離,老隱修士走在兩位中間。 這三個人睜大了眼睛,因為他們看到奉獻在祭台上的麵餅中有一個嬰孩,當神父擘餅時,天使自天而降,手中拿著劍刺向嬰孩,頓時鮮血湧流入聖爵中。 當領聖體時,天使把從嬰孩擘開並且是血淋淋的肉拿給這三人領受。 看到這景象,本來是懷疑的老隱修士喊道:「天主,我相信這麵餅是祢的身體,聖爵裡是祢的血!」 立時他手上血淋淋的肉塊變為麵餅形, 他便虔誠地領受了這聖體。
這個奇蹟與生活於沙漠中四十七年之久的埃及的聖瑪利亞有關。第六世紀的耶路撒冷的Sofronio主教曾寫下她的生平。 埃及的聖瑪利亞走路渡過約旦河,到對岸領受Zozimo隱修士為她送的聖體。
據說埃及的聖瑪利亞在十二歲時就離開了父母去亞歷山大(Alexandrie)。她在那裡過了十七年放浪形骸的生活。 有一天,她看見一艘船和一群乘客。她問他們要去哪裡,他們回答要去耶路撒冷朝聖,參與光榮十字架慶日。 她決定也上船,一到達目的地後,她前往教堂,但是一到門口,就感到被一股神秘力量震懾住。 懷著恐懼之情,她抬起眼睛望著聖母瑪利亞,突然對以往的罪行感到愧疚。 於是她進入教堂,朝拜懸在木架上的耶穌,但沒有停留太久,聖母告訴她:「若是妳渡過約旦河,妳就會擁有平安。」 隔天,辦完告解,領了聖體後,埃及的瑪利亞渡過約旦河,在她面前的,是一望無際的阿拉伯沙漠。
埃及的瑪利亞獨自住在沙漠中四十七年,沒有遇到人,也沒有碰到動物。 她的皮膚乾又癟,頭髮白又長,但是聖母曾許諾她在沙漠中將會有平安,她的靈魂終於平安了。
一天,埃及的瑪利亞遇到了 Zozimo隱修士,她要求每年帶聖體給她。 有一年隱修士依約來到約旦河畔,但沒看到她。 隱修士非常傷心,抬起眼睛望著天,祈禱說:「主啊!我的天主!天上的君王,造物之主,不要剝奪我的渴望,讓我再看到祢的聖徒吧!」 接著她喃喃自語:「她若是來了我怎麼辦呢?我哪來的小舟渡河?啊!我的希望要落空了。」 想到這裡時,埃及的瑪利亞出現在河對岸。隱修士高興地大聲歌頌主。 隨著他看到埃及的瑪利亞向水面劃了個十字,然後走在水面上,彷彿走在地上一般。 十二個月後,隱修士再度來到沙漠,這次他只看到這位聖補贖者乾枯的骨骸。一雙獅子幫忙挖了洞,埋葬了這位聖人。
1411年在路德布雷格的一台感恩聖祭中,神父懷疑基督親臨祝聖的聖體聖血中。 就在祝聖後,酒轉變為真正的血。直到今天,發生奇蹟的聖血每年吸引了無數的信友前來。 由九月初開始,一整個星期都在慶祝1411年所發生的奇蹟,稱之為 Sveta Nedilja(聖主日)。
1411年,在路德布雷格,一位神父在Batthyany公爵城堡裡的聖堂舉行感恩聖祭。 正當祝聖葡萄酒時,神父懷疑質變的事實,突然聖爵裡的酒變為真正的血。 神父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就決定把聖髑埋進主祭壇後的牆壁裡。執行這件事的工人發誓保守秘密。 神父也一直守著這個秘密直到死前才透露出來。當消息傳出,立刻吸引許多人前來路德布雷格朝聖。 之後,聖座將聖髑帶回羅馬好幾年。路德布雷格及鄰近居民持續到城堡的聖堂朝聖。 1500年初猶利二世任教宗時,一隊委員團奉命派往路德布雷格調查聖體奇蹟。 許多人作證在聖髑前祈禱,獲得奇蹟似的治癒。 1513年4月14日,教宗良十世頒布詔書同意朝拜聖髑,他自己也好幾次高舉聖髑在羅馬街道上遊行。 聖髑之後歸還給克羅地亞。
十八世紀時,克羅地亞北部瘟疫肆虐。老百姓向天主祈求救援,克羅地亞議會也同樣這麼做。 1739年12月15日在Varazdin市舉行會議期間,議員們發誓,一旦瘟疫結束,就要在路德布雷格蓋一座聖堂。 瘟疫的災禍停止了,但是諾言一直到1994年克羅地亞建立民主制度後才實踐。 2005年時,在還願聖堂,畫家Marijan Jakubin畫了一幅《耶穌最後晚餐》的壁畫,畫中有聖人和克羅地亞的真福。 在原本宗徒聖若望的位置,現在畫上了真福伊萬.梅茨(Ivan Merz)。 在2005年於羅馬召開的主教會議中,伊萬.梅茨被列為教會歷史中最重要的十八位感恩聖事的聖人之一。 畫中,基督的手上握著裝有奇蹟聖事的聖體光。
1721年, Eleonore Batthyany Strattman 公爵夫人下令將未變質、完好如初的聖血保存在聖體光中。
2001年5月5日發生在奇帆度(Trivandrum)的聖體奇蹟是最近才發生的奇蹟。耶穌頭戴茨冠的面貌出現在聖體中。 奇南度(Trivandrum)教區總主教──真福Cyril Mar Baselice寫下這次的聖體奇蹟: 「……為信友而言,我們所看到的就是我們所相信的祂……若天主用這個記號同我們說話,祂是在等待我們回覆。」 發生奇蹟的聖體放在聖體光中,保存在教堂裡。
Johnson Karoor神父是發生聖體奇蹟的教堂的本堂神父,他敘述了事情的經過: 「2001年4月 28日,在奇拉塔克南(Chirattakonam)的聖瑪利亞堂區教堂內,我們如同每年一樣舉行聖達陡(St. Jude Thaddeus)九日敬禮。 8點49分,我擺上聖體光舉行朝拜明供聖體,幾分鐘後,我看到聖體上出現三個點。 我靜下來祈禱,注視著聖體光,同時邀請信友瞻仰這三個點。 接著我要求信友在我送聖體回聖體龕時,繼續祈禱。 4月30日時我主持彌撒聖祭,隔天就出發前往奇帆度。 2001年5月5日星期六早晨,我一如往常打開教堂的門,準備舉行彌撒。 我打開聖體龕,想看看聖體光中的聖體,很快地,我看到聖體上出現一張人的臉。 我非常感動,請求信友祈禱。我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唯一看到臉的人,所以就請了聖詠團的孩子也來看看。 他告訴我:『我看到一張人的臉。』我注意到其他信友很專注地盯著聖體光瞧。」
「朝拜明供聖體繼續進行,時間一點一滴慢慢地過去,人的臉愈發明顯。我沒有勇氣說話,而是開始流淚。 我們習慣在拜聖體時宣讀一段福音。當天正好唸到聖若望福音第二十章,敘述耶穌顯現給聖多默,並要瑪多默看祂的傷痕。 講道理時,我只說得出幾句話。 我立刻為聖體上出現的臉照了相片,然後就到可可度(Kokkodu)堂區舉行彌撒。 兩個小時後,照片流傳開來;聖體上那張人的臉也愈來愈清楚。
小小的墨爾森市於1222及1465年曾發生過兩次重要的聖體奇蹟。 第一次的奇蹟是在一場感恩聖祭中,鮮血由聖體中湧流而出,沾染了九摺布。 第二次的奇蹟是在1465年,一位農夫由摧毀了整個教堂的火災中搶救出聖體。 這間被摧毀的聖堂於1938年重建,教宗碧岳十一世宣布正名為大殿。 每一年,許多朝聖客前來墨爾森朝聖,並朝拜奇蹟聖體。
部分圖片來源:https://www.meertens.knaw.nl/bedevaart/bol/gallery/487/2110 ; https://www.visitzuidlimburg.com/experience-zuid-limburg/attraction/basiliek-van-het-heilige-sacrament-meerssen/9406/ ;
古老的墨爾森聖堂靠著法王海外路易四世(Louis I V of Outremer)的王后 ──莎松尼的則蓓嘉(Gerberga de Sassonie)的幫忙,在第十世紀時得以擴建,成為很重要的教堂。 1222年在這間教堂發生了一件很重要、連教會當局都承認的奇蹟。 舉行主日感恩祭時,神父祝聖聖體,看到聖體湧出鮮血,沾濕九摺布。
1465年,一場大火摧毀了教堂,但是一位農夫救出沾了聖血的聖體。 聖體完好如初,絲毫沒有受損。當地居民以「火中奇蹟」作為這段回憶的插曲。 儘管遭祝融肆虐,教堂很快又蓋起來,並在 1938年由碧岳十一世宣布為大殿。 直到如今,這裡依舊是荷蘭幾個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每年於基督聖體聖血節八日慶期,都會帶著珍貴的奇蹟聖體,舉行遊行儀式。
柏瑞達-聶爾法(breda - Niervaart)的聖體奇蹟發生在1300年6月24日。當時荷蘭正被西班牙軍隊佔領。 在一次搶奪行動中,一個軍人偷了一塊聖體。 之後,一位名叫Jan Bautoen的農夫找到這塊藏在土堆裡的聖體。 聖體找到時完好如初,毫無損傷。 其中一份最完整的文件提到,聖體奇蹟是由Liège的主教命令展開調查。 所有奇蹟發生的經過,全都記載在文件中,以及教堂的畫作裡。
部分圖片來源:https://www.brabantserfgoed.nl/page/3678/het-sacrament-van-niervaart; https://nl.wikipedia.org/wiki/Sacrament_van_Niervaert; https://matterport.com/es/media/959; https://eerherstelheiligsacrament.org/mirakel-van-niervaert-nederland-1300/
1300年6月24日,農夫Jan Bautoen正在靠近聶爾法村的田裡挖田, 當敲開一個土堆時,他發現一塊完全沒有沾上泥土的聖體。 他立刻帶著聖體去找聶爾法村的本堂神父。 聖體被裝在一個珍貴的盒子裡,即使好幾年過去了,這塊聖體依然毫無污損。 消息很快地傳遍大街小巷,人們紛紛開始前來朝拜聖體。
1442年伊莉莎伯河氾濫,聶爾法教堂受到水災威懾; 日後為了防止再受水災影嚮,於1449年時,聖體被遷移至伯瑞達聖母(Notre-Dame de Breda)聯合教堂(即基督新教與天主教公用的教堂), 並放在一個藝術造型的聖體光中保存著。 但不幸的是宗教戰爭時,發生奇蹟的聖體遺失了,但是信友們依然十分熱心敬禮聖體。 歷經時代變遷,直到二十世紀,柏瑞達一個善會重新恢復隆重的聖體敬禮。 如今每一年基督聖體聖血節依然舉行聖體遊行,及公共祈禱以紀念聖體奇蹟。
荷蘭史提苞村發生了一次聖體奇蹟。 一場熊熊大火燒毀了整座教堂,一些聖體卻奇蹟似地被保存了下來。教堂之後被重建。 許多文件都記載了這次聖蹟,還有一幅描繪聖蹟的畫作如今保存在堂區教堂中,供人欣賞。 每年基督聖體聖血節,當地居民都會紀念這次聖蹟。
部分圖片來源:https://kerkfotografie.nl/sint-trudo-stiphout/,
1342年 ,一場暴風雨突然襲擊史提苞村。 一陣閃電直劈而下,只見教堂內部開始冒出火焰。 本堂老神父Jan Hocaerts不知所措,跑去告訴鄰居。 在一位鄰人 Jan Balloys的建議下,決定搶救聖體。
火勢太大,教堂難以進入,唯一的方法就是爬窗戶。 Jan Balloys自願進入教堂。 他拿起棍子,擊碎靠近祭台的大玻璃,跳進教堂。 令他驚訝的是,他看到吞噬整座教堂的大火卻與聖體龕有段距離。 他打開聖體龕,拿出存放了好幾個聖體的聖體盒,藏在安全的地方。 看到的人們都大聲喊著:「奇蹟」。教堂很快就重建起來,發生奇蹟的聖體毫無損壞地保存下來,一直到1557年。 由於世代交替及宗教戰爭,這些聖體逐漸消失了蹤跡。
阿姆斯特丹的聖體奇蹟是關於祝聖的聖體免於火災的經過。 有一個人名叫Ysbrand Dommer,他病得很嚴重,領完聖體後,隨即又吐了出來。 女僕看見了,將聖體拾起,丟在火爐裡。 隔天,聖體被發現完好無缺地騰空在火爐中。 許多人看到了這件奇事。Utrecht的Jan Van Arkel主教立即批准舉行敬禮。 今日的阿姆斯特丹每年均舉行遊行以紀念聖體奇蹟。
1452時,聖堂因受火災而摧毀,不可思議的是裝著聖體的聖體光完好如初。
部分圖片來源:https://historicalamsterdamtours.com/the-miracle-of-amsterdam/ ,https://www.amsterdam.nl/stadsarchief/stukken/godsdienst/mirakel/ ,https://mforamsterdam.com/nieuwezijds-kapel-on-rokin/
1345年3月12日,復活節前幾天, Ysbrand Dommer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請了本堂的Oude Kerk神父前來施行臨終聖事。 Ysbrand Dommer領受聖體不久後,又將之吐在小盆子裡,被倒置在火爐中。 隔天,病人感覺身體舒服多了。照顧他的女僕欲將火爐的火撥旺一些時,看到很特別的火團,中間有一塊聖體。 女僕嚇的連聲驚叫,眾人都圍過來,直說發生了奇蹟。 Ysbrand Dommer將聖體取下,包在布中,放入盒內,連忙拿給本堂神父。奇蹟還沒有結束。 神父連續到YsbrandDommer家三次,以取回三次奇蹟出現的聖體。 因此,Ysbrand Dommer的房子被改蓋為聖堂。 復活節當天,眾見證人和Amstel市長草擬了一份報告書,詳細地將奇蹟敘述下來, 呈給Utrecht的主教,由主教批准了聖體敬禮。
1452年,聖堂因火災而倒塌,但是放聖體奇蹟的聖體光完好如初。 1665年,市政會議委託Jan Van der Mey神父將博佳(Beghine)舊會院的一間房子改建為聖堂,以放置珍貴的聖體光。 可惜,不久後聖體光遭竊。如今,這裡一直舉行明供聖體,以永遠紀念聖體奇蹟。 如今還保存的與奇蹟有關的物件,就是當初裝聖體的小盒子,描述奇蹟的文件,和幾幅描繪事件經過的畫, 這些都可以在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中欣賞得到。 每一年,聖枝主日前夕,此處都會舉行靜默遊行(Stille Omgang)以紀念聖體奇蹟。
聖體不燒壞
阿姆斯特丹的奇蹟是一三四五年三月十五日發生的,那一卡外街住著一人名叫Ysbrand Dommer,
他已病入膏肓,接近死亡,本堂神父給他送了臨終聖體。
在司鐸離開這一家不久,病勢兇猛發作,把胃裡的東西都吐了出來。在旁伺候的僕人,把這些東西都收集到一盆中,投入爐中的烈火中。
第二天早晨,當婦人到火爐旁看火藥味時,她驚訝地看到聖體新鮮發光,“躺在”仍有強火藥味的炭中。
她特別地把聖體從火中拿出來,小心地把它包在一塊清潔的麻布里,放在一個安全的箱子內。
司鐸立刻被召來,把聖體放在盒裡,清洗包裹它的布,當時他帶著聖體回到聖尼閣本堂(如今該地成了非公教人的地產)。
第二天早晨,司鐸發現聖體盒空了,但是當那一婦人打開箱子拿出一些佈時,又尋到聖體。
她於是又召喚神父來把聖體再送還聖堂。當在另一次失踪並尋到後,司鐸召集了神職界其它成員來商談。
眾人都同意兩次事件發生乃是直接證明天主的力量,顯然地,聖蹟促人公開的恭敬聖體,於是顯靈聖體以隆重的遊行送往聖堂中。
市官長和市議會作了正式的調查,眾人都對目睹證人真實滿意。他們都肯定事件乃一事實,並且也有正式的文件加以贊同。
在允准祝職人員散佈有關事件的消息以前,伍特來總主教也領導教會當局,作了一次擴大的調查。
在其中顯奇蹟的房屋,不久轉變成朝聖的小堂或“聖地”,不但因為聖蹟發顯在那裡,而且因為顯靈的聖體保存在祭台上。
發顯奇蹟的火爐也被保存起來。
大約百年後,在一四五二年,大火燒毀了大部分阿姆斯特丹市,威脅朝聖地。
在嘗試解救奇跡聖體,於是召來了鎖匠,開啟聖體櫃,
但是當他們的工具被摧毀,火焰與熱力強迫他們撒退時,努力毫無進展。
火災最後熄滅了,又發顯了第二奇蹟,
聖體被安放在冒煙的廢墟上,未曾受火觸及,還有盛聖體的器皿,用綢布蓋在一起。
在這奇蹟經歷的一點上,我們應當注意到聖博佳的修女們,
她們離開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小村,在顯奇蹟的地址上建立會院,以後被稱為博佳會修女。
修會團由在俗的婦女們組成團體,生活在各式各樣的團體中,發服從與貞潔聖願,
但是沒有神貧願,因為她們許多人,可擁有自己的財產,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它。
她們集成團體,望彌撒和祈禱,許多人可來去自如,從事教育與仁愛工作而不遺餘力。
他們的情形就在於:每人生活在自己的狹窄房舍裡,這房子與其它的盲文並排地連在一起。
在這些房子中間,把天井排列在中央的廣場內。
每簇房舍所佔的空地中,有一聖堂,此聖堂經年累月地在擴展。這整個的複合屋公認為博佳會。
在失火前的人民所得的恩惠,在復建聖堂時所獲得的恩惠的冗長列表,益加增長。
廣大的人群都集結到那裡,在顯奇蹟週年,他們參加每年的遊行。
當顯奇蹟的聖堂房舍,在宗教改革新時代被當局充公時,顯靈的聖體託給博佳修女們照顧。
成為傳統的敬禮與熱心功課都繼續遵守著。
但是一六0七年這最後的避難所關門了,不過在接近博佳修女聖堂的小建築物中,私下的敬禮仍舊活躍著。
在博佳會情狀漸漸地許可擴大建築,但是一直到一八四五年,奇蹟後之五百年,舉辦公共大遊行。
而遊行後,在顯奇蹟的每週年又予遵行。
除這些每年的慶祝外,單獨遊行在奇蹟時代後,甚至在宗教改革時,
經過許多年仍“沿路”默默地個別舉行,繼續所謂的默默遊行,
因為人民要默默地沿著“苦路”排隊前行,就像私下的敬禮一般。
這些個別的遊行仍持續在周年的前夕,有更多的人們參加,另外在周年慶之夜裡利用周年極早的早晨。
在其內顯奇蹟的小聖室於一九0八年,因了天主教人與基督新教人不和而被充公。但是小聖堂沒有被遺忘。
因為在大祭台後,有一輝煌的染色玻璃繪像,繪著聖蹟,在牆壁的兩邊也有像,繪著中世紀遊行時的圖像。
為紀念這奇蹟,聖體白晝供在聖堂裡,被人朝拜,這樣阿姆斯特丹成了整個荷蘭朝聖的地方。
注:宗教改期時,在阿姆斯特丹有二十多座修院,只有博佳修院能夠劫後餘生。
修院在一六四年並排的中世紀的房舍有了莫大歷史價值。
縱然多少年失火毀壞了一些房舍,但以後房舍又建立起來。
這樣多的組合房子仍形成各式各樣的場合,在內院的林木還提供祈禱蔭涼與安靜的地方。
勃克士鐵這個地方很出名,尤其是1380年所發生的聖體奇蹟。 當時Eligio Van der Aker神父正在三王來朝畫前面的祭台上舉行感恩祭。 祝聖完後,一不小心,神父打翻了聖爵,裡面的白酒立時變成了血,傾流在九摺布和祭台布上。 沾了血的九摺布如今還保存在勃克士鐵,至於祭台布則送給侯斯達登市。 1380年Pileus樞機出了一份有關聖體奇蹟的法令。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
部分圖片來源:https://openchurches.eu/en/churches/sint-katharina-hoogstraten , https://lynnstimelesstreasures.blogspot.com/2016/01/holy-eucharist-eucharistic-miracle.html , https://fr.wikipedia.org/wiki/%C3%89glise_Sainte-Catherine_de_Hoogstraten , https://sintkatharinakerk.be/interactieve-tour/
1380年時,Eligio Van der Aker神父在聖伯多祿堂舉行彌撒聖祭。 神父才剛祝聖完餅酒,一不小心打翻了聖爵,酒灑在九摺布和祭台布上。 雖然聖爵裡裝的是白酒,但是還是轉變為鮮血。 彌撒結束後,神父跑到祭衣間,想用力把布上的血跡洗掉,卻怎麼也洗不掉。 不知怎麼是好的神父,只好將九摺布和祭台布收起來,藏在床底下的皮箱裡。
當神父過世前,他向聽告解神師Henri Van Meerheim神父透露了這個秘密。 Henri Van Meerheim神父隨後告訴Pileus樞機(乃當時教宗伍朋六世使節,以及聖普西德(Sain te-Prassede)堂榮譽主教)。 樞機下令深入調查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之後於1380年6月25日頒布法令,准許敬禮儀式。 1652年,由於宗教衝突的原因,聖髑被移送至位於比利時邊界的侯斯達登市。 只是在1924年,勃克士鐵堅持把印有聖血的九摺布重新運回。 每一年,勃克士鐵的居民在天主聖三節當天舉行了隆重的遊行,以紀念聖體奇蹟,同時也擺上聖髑,公拜聖體。
1400年,在荷蘭的波克斯爾,酒變為血,溢出聖爵,傾流在九摺布上。 神父被這個景象嚇壞了,要求天主寬恕。 血立時停止溢出聖爵,不再傾流在九摺布上,而是凝結成約如核桃大小般的血塊。 歷經多年,聖物沒有受到任何改變,至今人們還是可以前去瞻仰。
部分圖片來源:https://lynnstimelesstreasures.blogspot.com/2016/01/eucharistic-miracle-boxmeer-netherlands.html ,
波克斯梅爾的聖體奇蹟發生在1400年的聖伯多祿保祿堂。
Arnoldus Groen神父正在舉行彌撒聖祭,當他祝聖完餅酒,他懷疑天主真實地臨在餅酒中。 突然,酒開始冒出來,由聖爵杯口流出,傾流在九摺布上。酒已經轉變為血,並且凝結有如一顆小石塊。 如今人們依然保存著九摺布及血塊,每年為了慶祝聖體奇蹟,舉行莊嚴隆重的遊行。 許多文件都描述了這次奇蹟,其中還有好些的石碑和畫作。 教宗克來孟十一世、本篤十四世、碧岳九世和良十三世皆曾對聖體奇蹟舉行特別的敬禮。
卑耳根之所以出名,不只是因為數不清的運河,還有1421年發生的聖體奇蹟。 好幾個月來,聖伯多祿保祿堂的本堂神父一直懷疑彌撒聖祭中的基督聖體和聖血,也未對聖體行任何敬禮。 一天,他舉行彌撒完後,順手將剩餘的聖體丟入運河中。幾個月以後發現聖體浸滿了血,漂浮在水上。
Bergen op Zoom這個地區位於 Schelda河邊,四週的運河像網狀般散開。 1421年,聖神降臨節前主日,聖伯多祿保祿的本堂神父不相信質變,就於彌撒後,把剩餘的聖體丟入運河中。
數月後,漁夫發現聖體漂浮在水面,聖體上凝結了血液。 這個消息很快地傳開來,引來許多朝聖者前來,主教也准許了聖體敬禮。 雖然基督新教發出禁令,這個聖體奇蹟依然默默地保留在天主教徒心中。 二十世紀時,聖體敬禮恢復了,人們重新找回許多過去的慶祝方式紀念聖體奇蹟。
1429年,在阿克瑪聖老楞佐主教座堂,Folkert神父正在舉行首祭。 祝聖餅酒後,神父一不小心打翻了祝聖的酒,沾在祭台和祭披上,祝聖的酒奇蹟似地轉變為真正的血跡。 他無論怎麼用力,都洗不掉血跡。 這件沾了聖血的珍貴祭披如今還保存在阿克瑪聖老楞佐主教座堂內。
部分圖片來源:https://www.erfgoedalkmaar.nl/open-monumenten-dagen/grote-sint-laurenskerk/ ,https://www.inreiselaune.de/wp-content/uploads/2022/07/Alkmaar-Rundgang-3.jpg , https://lynnstimelesstreasures.blogspot.com/2015/12/holy-eucharist-eucharistic-miracle_30.html
阿克瑪聖老楞佐主教座堂保存了一件天使形狀的聖髑。 那是一件發生在1429年的聖體奇蹟中,沾上聖血的祭披。 1429年5月1日,Folkert神父在聖老楞佐主教座堂舉行首祭,Volpert Schult神父共祭。 成聖體聖血後,神父一不小心打翻了聖爵裡的祝聖的酒,且沾在祭披上,祝聖的酒卻轉變為真正的血跡。 彌撒結束後,神父驚惶地將沾了聖血的部位剪下燒掉,縫上另一塊布。 只要他一縫上布,血跡就出現在布上。兩位神父都手足無措,立刻帶著祭披前往拜見Utrech主教。 經過謹慎調查後,主教於1433年正式批准聖體奇蹟的敬禮。
秘魯艾唐鎮的聖體奇蹟發生在1649年的艾唐港。正當朝拜明供聖體時,聖體中顯現了嬰孩耶穌和三顆相連結的心,並發出白光。 每一年,從7月12日起直至24日,為了慶祝這次的聖體奇蹟,人們帶著嬰孩耶穌的雕像,由聖殿出發一直走到艾唐鎮。
1649年6月2日晚禱及耶穌聖體聖血節當日的朝拜聖體時,嬰孩耶穌第一次顯現在聖體中。 儀式快結束時,方濟小兄弟會的Jérôme da Silva Manrique弟兄正準備將聖體放回聖體龕。 突然間他停下來,聖體中出現嬰孩耶穌。祂的臉發光,卷曲的頭髮垂在肩上。聖堂裡所有的信友都看到了這個景象。
第二次顯現發生在幾天後,7月22日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瑪麗•德蓮)瞻禮日那天。 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瑪麗•德蓮)正好是艾唐鎮的主保聖人。 根據Chiclayo會院院長Marco Lopez小弟兄的見證,朝拜聖體時,嬰孩耶穌又再次顯現在聖體中,這次祂穿著紫長衣。 紫長衣裡面,穿件及胸的襯衫,這也是南美印第安人的穿著打扮。 嬰孩耶穌要用這種方式,認可自己也是艾唐鎮mochican居民的身分,並以此向當地人們展現祂的愛。 這次的顯現持續了15分鐘,許多人都親眼見到了顯現在聖體中的耶穌,還有三顆白色的心連在一起,象徵著聖父、聖子、聖神三位一體。 直到如今,每年紀念艾唐鎮嬰孩耶穌顯現奇跡的敬禮,依舊吸引著數以千計的信友前來參與。
1290年,當立陶宛人入侵波蘭時,格洛托渥村的本堂神父決定把一個銀製聖體盒藏在附近不遠的牧場裡。 神父沒有注意聖體盒裡還有一塊聖體,也沒有人聽到聖體被藏起來。 幾年之後的春耕時期,一位農夫看到幾頭牛行為怪異,跟隨而去,卻意外地發現了聖體。 這些牛是因為看到發光的聖體,於是被吸引而來。
古老的文件上記載,幾頭牛拉著犁,後面有一位農夫,踏著規律的步伐走著。 夕陽西下,天色愈來愈暗。農夫抬起眼睛,趕著牛爬上坡頂。 突然間,犁動不了,牛拉了好一陣子之後,轉身往一堆土塊那兒去,呆立在前面。 剛開始,農夫不耐煩地拉著牛,倏忽之間,他也被眼前的情況震懾住了: 土堆亮的像中午的太陽,光芒強烈地散發而出,圍住了屈膝下跪的牛隻。 農夫拼命挖,最後看到這是來自一個滿是土灰的聖體盒,裡面放著一個潔白如雪,完好如初的聖體。
這件消息很快地傳開了,人們跑來田裡看個究竟。 當地教會權威安排了一次隆重的遊行,將聖體送回Dobre Miasto的聖堂。 根據流傳下來的習俗,不明原因而找到的聖體,就交由當地負責。 這件事被視為是天主的記號,人們建了一座小聖堂奉獻給基督聖體。 格洛托渥的慶祝儀式持續擴大,十八世紀時,人們決定擴建這座1726年7月24日,由Krzysztof Potocki主教祝聖的老教堂。 直到今日,格洛托渥城裡的聖堂每年都吸引了許多朝聖者,他們特地前來朝拜這枚自1290年的奇蹟,至今依舊保存得很好的聖體。
克拉科夫所發生的奇蹟是這樣的。 一群賊偷了一個內有聖體的聖體盒,然後丟在克拉科夫城外的瓦沃村(Warwel)附近的沼澤內。 但是在污泥內的聖體卻發散出不尋常的光芒。 至今在克拉科夫的基督聖體堂內,人們依舊可從畫像中看到所描繪的聖體奇蹟,一些文件中也記載了當時的見證。
1345年時,波蘭王大卡西馬爾三世(King Casimar III of the Great)下令建造一座聖堂, 奉獻給基督聖體,以光榮發生在克拉科夫旁,瓦沃村的聖體奇蹟。 這件奇蹟也於同年時通過調查而得到證實。
一群小偷進入一座教堂裡,撬開聖體龕,拿走一個裝了聖體的聖體盒。 當他們發現聖體盒不是金子做成的,就丟在滿布污泥的沼澤地裡。 很快地,有人發現從沼澤地中,散發出一道強光。這道強光持續了好幾天。 所有的村民都看到了這個奇異的現象,一致決定告訴克拉科夫主教這件事。 主教不了解為什麼沼澤地中會散發出這道光芒,甚至好幾公里外都看得見,於是要求三天的禁食禱告。 第三天,所有村民和主教一齊遊行至沼澤地。 到處尋找後,終於有人找到了被丟棄的聖體盒,裡面的聖體完好無缺,而且聖體就是光芒的來源。 眾人深受感動,齊聲讚美上主,慶祝這次的聖體奇蹟。 直到如今,克拉科夫的基督聖體堂依然會在每年的基督聖體聖血節,慶祝聖體奇蹟。
1399年,在波茲南市,褻瀆者偷了三塊聖體。 出於輕蔑的態度,他們用探針刺透聖體,突然聖血由聖體湧流而出。 他們試著破壞聖體都沒有成功。 為了不被發現,褻瀆者決定將聖體丟到泥塘裡,聖體卻騰空而起,並散發出耀眼光芒。 直到熱心地祈禱之後,才由主教將聖體收回,因此我們現在才能在波茲南的聖體聖血堂繼續恭敬這些聖體。
1399年,在波茲南城,一群不相信基督信仰的褻瀆者說服一名女僕到道明會聖堂(如今屬於耶穌會)偷三個聖體。 女僕被誘人的賞金吸引,成功地偷了三塊聖體,交給褻瀆者。 他們拿了聖體後就離開當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回去後,他們將聖體放在桌子上,用探針向著聖體不斷猛刺。 由聖體突然湧出的聖血沾濕了一位盲女的臉,這個女孩也是褻瀆者之一,然而聖血剎時治癒了她的眼睛。 儘管看到這一切,恐慌受驚嚇的褻瀆者還是決定把剩下完好如初的聖體搗毀。 試了各種方式均無法得逞後,他們便想到把聖體丟到城外Warta河畔的泥塘裡。 此時,一位牧羊人在泥塘邊不遠之處,看到三塊聖體懸空,散發著耀眼光芒。 小牧羊人很受感動,立刻跑回家告訴爸爸和教會當局他看到的一切。
市長起初不相信牧羊人所說的話,以為背後有人指使,便下令將他關起來。 但是很神秘地,牧羊人竟逃脫了,且再一次出現在市長面前,最後說服了市長,一齊到發生奇蹟的地方。 在這期間,所有的居民早已經圍在懸空並發光的聖體旁。 眾人齊心懇切祈禱後,主教順利將懸空的聖體收回,放在手中的聖體盒裡。 主教下令舉行隆重的遊行,將聖體護送回聖瑪利亞.瑪達肋納堂。 在發生奇蹟之處,人們用木頭蓋了一間聖堂,這裡成了朝聖之地。 國王Wladyslaw Jagiello也聽說了奇蹟,前來波茲南朝拜聖體。 為了讓這裡成為敬禮聖體之地,他在真正發生奇蹟的地方蓋了一間「聖體堂」,奉獻給基督聖體聖血。 二十世紀之時,人們在當初褻瀆者住的房子之處蓋了間聖殿,直到如今,聖殿裡面還保存著一張桌子。 這張桌子沾染了由聖體噴出的聖血。 每週四,在波茲南的基督聖體聖血堂,會高舉發生奇蹟的聖體,舉行莊嚴隆重的遊行,以紀念這聖體奇蹟。
葡萄牙桑大林和義大利蘭加奧(Lanciano)所發生的聖體奇蹟同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聖蹟, 官方為此作了許多研究和分析。 聖體轉變為血肉,並流出聖血。如今兩塊聖物均保存在桑大林的聖斯德望堂。 這對夫妻的房子於1684年改建為聖堂。
數位教宗均同意敬禮這次奇蹟可得全大赦,如碧岳四世、聖碧岳五世、碧岳六世,和額我略十四世。 如今,人們依舊可以到桑大林的聖斯德望堂瞻仰這兩塊珍貴的聖物。 1346年,雅豐索國王要求編寫一份這次奇蹟的文件。 根據這份複製文件上的記載,1266年2月16日,一位住在桑大林的婦女因懷疑丈夫是否愛她,於是前去找一個巫婆。 巫婆要她到教堂偷一塊聖體,用來檢測先生對她的愛。 婦女偷了聖體,並藏在手絹中,但手絹很快地就印上血跡。 婦女嚇壞了,跑回家,打開手絹看看發生什麼事。 很驚訝地,她看到聖體中流出了聖血。 她不懂這是怎麼回事,於是將聖物藏入房裡的抽屜。 夜晚時,由抽屜中散發出耀眼光芒,照得整個房間像白天一樣。 婦女的丈夫看到這奇妙的光景,便質問太太,婦女遂說出整個實情。
隔天,這對夫妻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本堂神父。 神父到他們家裡取出聖體,並舉行隆重的遊行,將聖體帶回聖斯德望堂,隊伍後面跟著許多修道人和信友。 聖體一連三天流著聖血。於是人們將聖血放入珍貴的聖物盒中,用蜂蠟封起來。 1340年時還發生另一次奇蹟。 一位神父打開聖體龕,發現蜂蠟碎成一小塊,原地有一個水晶盒,裡面放的是摻和了蠟的聖血。 直到如今,聖物還保存在一個十八世紀所建,位於主祭台的聖體寶座(Eucharistic throne)裡。 幾世紀以來,聖體在不同的時機下還是會流出聖血,人們依稀可從中看到主耶穌基督的面貌。 在諸多為聖蹟作證的人中,其中一位是出使印度的宗徒聖方濟•薩威。他在出發履行使命時,曾前來聖堂瞻仰聖物。 奇蹟發生後,每年四月的第二個主日,人們舉行隆重的遊行,高舉聖物,由這對夫妻的房子走到聖堂。
不受丈夫愛慕
在法蒂瑪北方三十五里,桑大林村住著一位可憐的女人,她因丈夫不忠的胡亂行為成了不幸的人。
在她極端的不幸中,她走向一巫婆請教,巫婆許給她搭救她的艱難,代價是一個祝過的麵餅(聖體)。
那婦人非常猶疑不決,最後同意了,她去朝拜聖德范聖堂。
在領聖體後,即把聖體由口中取出來,包在她的頭紗中,意在把他拿到巫婆那裡。
但在不多的時間後,有血從聖體中流出。
血時大增,竟致由(包裹的)頭紗中滴出,於是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有證人看到那婦人手和臂上的血,認為她受了傷,急忙前來幫助她。
婦人則迴避他們,跑到家中,留血跡在後邊。
她希望把著血的頭紗和他的連帶聖品都隱藏起來,於是把這些都放在箱子內。
但是黑夜有神秘的光由箱中射出,穿透木板,照得滿室光明,迫使她把事情和盤托出說給丈夫。
二人於是在隨後的時間,跪伏聖體前朝拜一直到清晨等候喚醒本堂神父來。
奧妙事件的消息不陘而走,吸引了無數人願意來觀賞奇蹟。
因為熱狂,一個主教調查班快速地組成。
聖體在教友遊行下捧到聖德范聖堂,在那裡把聖體盛在蜂蠟裡,妥為保存在聖體龕中。
不久之後,一旦打開聖龕,另一奇蹟又發現了,包裝聖體的蠟發現破壞成碎片,聖體神奇地發現封閉在一水晶的聖體盒中。
這盒以後放在一個金銀質的梨形聖體光中,周圍有三十三道旭日形的光線,現在仍在那裡。
教會當局認為無理由為難,或禁止奇蹟的消息,在它的認可下,聖德范聖堂又命名為神聖奇蹟聖堂。
聖體在這裡保存、陳列著,為使朝聖者觀賞與恭敬。在聖堂正廳上部的兩側,有繪著奇蹟的古畫。
聖體形像似乎有些不規則,由頂端到底部,它有精緻的脈絡,在那里水晶器中收集著部分聖血。
有一位新物理學家賀格蘭(Dr.Arthur Hoagland),
他有數年間不時觀察顯靈聖體多次,曾說:凝結的血在水晶瓶中的底部,有時呈鮮血的顏色,有時呈幹血的顏色。
該一奇蹟發生在十三世紀初葉,共延長七百多年。
部分圖片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GG0ySxjuTw&t=441s
為十足地珍視杜布納的奇蹟,人們應考量波蘭在一八六三年,即顯奇蹟前之第四年之政治與教會情勢。
毗鄰的蘇俄,那時對波蘭施展影響力,企圖根除波蘭國家和語言。
波蘭的正式言語乃是蘇俄語,在公開地方與課堂裡嚴厲禁止用波蘭語言。
波蘭人被剝奪了工作,一切社團都消滅了。波蘭的地方名稱都改成蘇俄名,私人土地都充公。
為波蘭教會來說,環境不適宜,亦困難。
因為天主教會,被認為是主要的宗教,當局實話強迫與努力,打斷對教宗的所有忠貞,減低他對教會的權威。
修道院被查封,教會的財產被充公,禁止公開的敬禮、遊行和建立路邊的朝聖地,整修敬神的地方,
但是分裂的禮儀書與敬禮強制引進天主教會內。
教宗碧岳九世有意施恩,並對波蘭人同情,但是於一八六五年,所有在蘇俄與教宗間外交聯繫都結束了。
當局沒有准許教宗領導教會,它在聖彼得堡組成了教士團,充當首領,來管理全團之職務。
主教、執事以及議會反對這種做法,結果幾位教會高級神職人員被驅逐到蘇俄。
其他的神職人員跟隨領導者的榜樣,也勇敢地把持自己的地位,拒絕承認“教士團”,這很令人民驚訝與鼓舞。
但許多擔驚的教友屈服而至背叛,於是分裂在教會內成為事實。
在這受壓迫的時候,救主似乎憐憫這些從事戰爭的波蘭人。
好似為燃起他們的希望,賞給他們一個“為父保護”的標記,他在杜布納——波蘭一個小村中的小教堂內發顯,
(今天國界改變,杜布納在蘇俄境內,離圖拉州(Tula)約有二十五公里。)
堂區的民眾,因為很熱誠,暗地裡於一八六七年二月五日守四十小時的敬禮。
當聖體光供在祭台上時,很接近祭台的信友彼此都發現:從聖體下邊射出柔軟的赤色光。
忽然間,我們主的清楚面貌在聖體間現顯出來。
舉行禮儀的本堂神父小心地審查奇蹟,
另外,許多會眾趨近祭台親自體驗發顯——縱然由於害怕,抑或由於熱心,他們發覺自己不能走上台階。
相傳發顯繼續到敬禮完畢。
在聖堂的人都看到,這一點——既被天主教人看到,他們出席乃出於恭敬,又被與教會分裂者看到,他們被引來,乃出於好奇之心。
顯奇蹟的消息,傳遍了附近和鄉村。
因為此事為少數的裂教人親眼看到了,於是引起了當局的注意。
司鐸隨即被召到警察局長前,說明原委。
消息當時傳到什道米之總督(The Governor of Schitomir)耳中,
他威脅把任何傳揚此奇蹟的人關到監獄裡。
司鐸仍作了仔細報告呈遞主教,他要求對此事保守緘默,因為害怕政府要命令將聖堂封閉。
雖然奇蹟的消息安靜地傳布開來,受苦的波蘭,都家喻戶曉——振起信友們的安慰與鼓舞,
因為他們等待國家的複興與自由的來到,以實踐神職天主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