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聖母朝聖地目錄

返回敬禮聖母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聖母朝聖地(中國)

上海佘山聖母

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佘山教堂的全稱,又名佘山聖母大 教堂、佘山天主堂、佘山聖母大殿、遠東聖母大殿。 位於中國上海市松江區佘山山頂,為中國天主教著名的聖母朝聖地,與法國羅德聖母大殿齊名。 這座大殿1942年被羅馬教宗庇護十二世冊封佘山教堂為宗座乙級聖殿 (minor Basilica), 是遠東第一座受到教宗敕封的聖殿。 1946年羅馬教廷又給佘山特恩,准許給佘山聖母(Our Lady of Zose)行加冕禮。 佘山是中國境內唯一仍然活躍的全國性天主教朝聖中心。 該堂於1871年由法國傳教士始建,1935年落成。早在1844年,法籍傳教士南格祿即到此處勘測地形,准備建屋。 此後不斷擴建宗教設施。它集多種建築風格於一體,采用無木無釘無鋼無梁的四無結構,堪稱不對稱的典範。 從20世紀40年代起即為世界聞名的天主教聖地,也是國內天主教最主要的朝聖地。

事跡:1870年6月,天津教區慘案傳到江南,震驚各地教會,與此同時,民間騷動也漫延至長江流域,上海的天主教會面臨嚴重教難。 一八七零年七月四日,耶穌會上海教區長谷振聲神父趕赴佘山,跪在進教之佑聖母像前, 懇求聖母保護教區及其一切事業免受災難,並向聖母許願,如能免除教難,將建造一座華麗的特敬聖母的大堂, 好讓聖母居高臨下,俯視全教區。谷振聲會長的秘密許願,只有幾位咨議神父知道。 谷會長回到上海,感到有聖母保護,頓覺勇氣倍增。次日,一系列事實證明他向聖母祈禱沒有落空。 清朝政府南京總督代表江蘇的皋台親赴上海董家渡主教座堂向神父們保證將采取有效措施: 派兵保護董家渡主教大堂和徐家彙司鐸住院。 谷振聲神父向進教之佑聖母祈禱已得垂允,危機已過,便是向聖母還願之時。 一八七零年九月向他上海教區各本堂神父發出公告,請他們把聖母祈禱許願的經過以及 償願的事跡告知教友,邀請教友們慷慨捐助,早日在佘山建立大堂,向進教之佑聖母還願。 一八七一年一月,為感謝聖母一八七零年保護之恩的佘山山頂大殿開始動工建造。 一八七三年四月十五日宏偉瑰麗的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於山頂落成。

返回聖母朝聖地目錄

返回敬禮聖母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河北東閭中華聖母堂

1901年—1903年,為了感謝聖母的庇護,遣使會神甫在東閭村建成了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1937年,教宗比約十一世在審閱了宗座駐華代表蔡寧主教呈遞的《東閭朝聖彙報書》及《申請書》之後,批准東閭為中國的國家朝聖地。 5月,蔡寧主教、周濟世主教和易縣監牧區馬迪懦主教帶領數千教徒前往東閭朝聖,並在東閭大教堂裡,公布了教宗的聖諭。 1941年,東閭教堂被日軍燒毀。朝聖活動隨之停止。 1989年3月12日,在東閭教堂被毀48年之後,在村北開始重建一座規模更大的新教堂,於1992年5月1日竣工。 建堂期間,在1990年10月3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向東閭建堂教徒和建堂工程頒賜祝福。

事跡:1900年6月,義和團事變期間,有9000名附近地區(包括保定城內)的天主教徒來此避難。 當時東閭的本堂神父張芳濟滯留北京,無法回來,由在此避難的蠡縣高莊的王神父帶領村民在村子周圍挖掘了很寬的壕溝, 裡面插滿了帶刺的樹枝,在壕溝內側建造了防御工事。 不久4萬名義和團從姜莊撤圍後轉向東閭,扎營安寨,三面包圍東閭,宣稱將殺盡“二毛子”(教徒)。 義和團殺害天主教徒的時候聖母顯現特別保護當地的教友,教徒們和外國傳教士,使用火槍和鐵炮,擊退了義和團的4次進攻。 在7月,又擊退了清軍的44次進攻。直到8月15日清軍才撤退。

返回聖母朝聖地目錄

返回敬禮聖母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山東胡莊尖山聖母朝聖地

胡莊聖母山位於山東省平陰縣胡莊村。它雖是個小村落,但天主教歷史卻已延伸了500余年。 大教堂始建於1750年,堂為十字形,1889年改建。 1927年被雷電擊毀,1928年重建,是按法國露德聖母堂哥特式設計的。 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只剩殘牆斷垣,但盛名猶存。1988開始籌建,1989年動工,1990年5月落成。 直至1990年宗懷德 、傅鐵山主教提名再次使聖母山教堂傳名天下。

事跡:露德聖母山坐落在村西,聖母多次在山上顯現給村民修女,於是在明朝時在山上建了數座小教堂,以感恩與朝拜瑪麗亞。 到1895年,聖母再次顯現,於是德國神父在山上籌資修建了一座大教堂:尖山聖母堂。

返回聖母朝聖地目錄

返回敬禮聖母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山東沂水牛心聖母山

沂水牛心聖母山,有著130多年的歷史。 地處山東沂水縣城東北12公裡處。因牛心村90%以上的群眾信奉天主教,為沂蒙地區最早、也是最大的天主教徒活動場所之一。 有聖母堂、天主教堂和耶穌殉難“十四處”等,每年5月13日來自北京、天津、大連等全國各地的天主教徒都到此地教堂朝拜。

牛心官莊天主教會有著100多年的歷史。 牛心官莊地處沂水城東北方向12公裡處,交通便利,環境幽雅,1901年前後,德籍文神父到沂水城傳教,起初的教堂是5間草房。 後教會在村南1.5公裡處的牛心山上修建了聖母堂。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又在村中央修建了氣勢宏偉的天主堂、 教堂及所屬房屋,開辦修女院,開設西醫藥房,講道學堂,修建廚房、宿舍等,興辦小學。 光緒後期,牛心堂區已成為沂水縣繼王莊堂區之後的第二大堂區,先後有7名外籍神父主持教務。 進入民國,連年戰亂 ,外國神父相繼撤走,教務活動由中國神父負責。1958年,天主堂和聖母堂被毀,教務活動直到1978年才逐漸恢復。

1988年,重建聖母堂3間。天主堂也得以重建,教堂8間,配房13間。 1993年,教區又籌資重建了大型露天“十四處”。2004年5月重建了山頂聖母大殿,長24米、寬12米、高33米,配房5間。 牛心村是臨沂教區遠近聞名的教友村,又是修女聖召的搖籃,修女們大都服務於江蘇、浙江、江西等省教會。 天主教臨沂教區教會公墓就設在聖母山上。經過多年植樹種花,綠化了聖母山。 如今一條蜿蜒盤旋的山路直通聖母堂,路兩旁大型“十四處”芳草點綴。

事跡:1901年秋,數以千計的持刀拳眾,從莒縣曹河直撲牛心天主堂,並叫囂著要燒教堂殺洋人。教友們勸文神父去王莊避難。 文神父表示絕不離棄自己的羊群。急忙攜教友躲進松柏成蔭的村南牛心山。很快,牛心山被團團圍住,斷糧斷水。 神長教友被困數日,最後只剩下一罐米。於是,文神父帶領教友熱心誦念玫瑰經,呼求聖母救命。 據民間相傳,奇跡出現,那麼多人吃飯,滿滿一罐米愣是沒有減少。一天上午,拳眾攻山,危在旦夕。 突然,持刀會眾丟盔卸甲,狼狽逃跑。有的還大喊: “你們看,山上站著很多兵,個個身穿白色長衣,沒想到天主教還養了那麼多的兵,快跑啊!” 文神父和教友們這才知道是因聖母助佑,天使顯靈。 於是,經教宗准許,在牛心山上修建了聖母堂,定名聖母聖心堂。自此,沂水牛心聖母山正式確立。

返回聖母朝聖地目錄

返回敬禮聖母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江蘇青陽聖母朝聖地

江蘇省無錫市青陽鎮旌陽南路314號,每年5月聖母月為朝聖節期。 "民國2年(1913)年建立青陽聖母主保堂,是江南教區規模最大的一座天主教堂, 有可供3000人做'彌撒'的聖母大教堂和高36.6米的鐘樓。"1939年被日軍炸毀。" 1990年,旅居台灣的本教區龔士榮神父回鄉,在距原地南200米 ,運河東附近,購得土地十七畝三分。 1992年9月10日,無錫市人民政府錫政發[1992]207號文件批示,同意恢復開放青陽天主教堂。 1993年4月破土奠基,1994年5月1日落成開堂。" "時任南京教區牧職的劉元仁主教為萬余位教友主祭著露天共祭大禮彌撒", 2002年"青陽聖母堂在八年的朝聖活動中先後接納海內外十多個國家及全國各地的朝聖者近萬人次"。

事跡:青陽是江蘇省江陰縣的第一大鎮。 相傳二十世紀初葉有一位村婦久病不愈,忽見一身穿白袍,腰束藍帶,莊嚴慈祥,雙手合十的貴婦顯現, 告以拔取某地青草煎湯服飲,病可治好。婦遵囑去做,病霍然而愈。 初想是觀音顯靈,乃往各寺廟還願謝恩,卻不見有顯現的貴婦人。 有一天,村婦在一教友家中見到露德聖母像,驚呼就是這位聖母治好了她。 消息不脛而走,隨即有人前往敬禮聖母。教區買下這塊地,並造了一棟平房做聖堂,後又新建一座哥特式教堂,以滿足教友們的需要。 “青陽聖母”的名稱便傳遍長江南北,青陽聖母歌也廣為傳唱,聖母堂也就成為江蘇省的著名敬禮聖母之地。

返回聖母朝聖地目錄

返回敬禮聖母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貴州徉何聖母山

聞名西南教會的徉何(zhāng kě)聖母山位於安龍縣城西郊。 徉何聖母山與其他聖地的區別是山上沒有聖堂, 而她不同於其他聖地的是———山上有一巨大的石壁,在石壁的最上方有摩崖石刻聖母子像。 聖母坐於中國式的祥雲之上,懷抱小耶穌,聖母子像下端正中刻有“1917”,整個聖母子像及文字圈於雙邊圓形之內。 在圖案的下方從右至左橫刻著“徉何母皇”四個大字,在“徉何母皇”的後面豎刻有“為我等祈”四個小字。 關於聖母山上為什麼會刻有“徉何母皇”等字樣及聖母子像的事,因為缺乏文字資料,人們已無從考證。

事跡:關於她的來歷,當地的老人講,在她自已很小的時候聽神父說: 當年有一位外國神父,在一個夜晚路過聖母山的時候,看到聖母在樹林子裡抱著小耶穌,當時整個樹林子在黑暗中光芒萬丈。 為了紀念聖母的此次顯現,又因為安龍及附近地區在春秋以前屬於徉何古國, 這位神父便在山上刻下了“徉何母皇”字樣及聖母子像,把徉何古國的後裔托付給在天母皇———聖母瑪利亞。 當地的人們習慣把這塊巨大的石壁稱為“徉何古岩”。

關於徉何古岩的命運曾有一個神奇的故事。 1975年7月份的某日,當地生產隊為了開山種地,打算炸毀徉何古岩, 由於生產隊派去炸岩的年輕人龍寶在預定炸岩的當晚感到非常疲勞,而將炸岩開山的工作推遲了一天。 就在這天晚上,家住聖母山腳下景家衝村的教友熊元芬做了一個奇異的夢,從而改變了聖母山的命運。 現年已70歲的熊老太對我們講,那天晚上,在睡夢中,她見到一位美麗的婦人來到她的家門口,坐在她家門前的石階上。 出於好客,也出於對這位婦人的尊重,她對婦人說:“到家裡來坐,我給你拿一個板凳!” 但婦人很生氣地對她說:“我不坐,你已經把我忘記了,你現在有家住,可是明天我連家也沒有了……” 第二日早晨,熊老太把夢境中的故事講給了自己的丈夫貝繼華,夫妻倆忽然想起了生產隊將在今天炸毀聖母山, 如果炸毀了聖母山,不就是炸毀了聖母的家嗎?於是熊老太火速前往聖母山。 她對將要炸山的村民和龍寶說:“這裡是聖地,如果你們炸了她,你們將會得到報應,遭遇很大的災難……” 經過熊老太一番潑辣的“恐嚇”,人們放棄了炸山的工作,徉何古岩逃此一劫。 現在每年都會有很多來自廣西、雲南及貴州本地的教友往徉何聖母山朝聖,也有安龍本地的教外人逢年過節前往聖母山上香朝拜。

返回聖母朝聖地目錄

返回敬禮聖母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陝西周至眉縣十字山

該處聖地位於陝西眉縣青化鄉之秦山麓泥峪河西側,森林環抱,景色秀麗;古時因山多豹窩故名“豹窩山”。 昔有陝西城固縣劉嘉錄氏,於1717年畢業於畢業於意大利那玻利城聖家學院並晉鐸品。 回國前謁見教宗,懇求給中國這片遼闊的牧場一座朝聖之在,幸獲恩准,其後他傳教天陝西各地, 因見眉縣豹窩地理環境酷似耶路撒冷之加爾瓦略山,遂繪圖上報羅馬教廷,經教宗庇護六世恩准, 命名為“十字山”並給予大赦,遂購買地興建聖若瑟堂、聖母亭、十字山小堂、十四處苦路。 聖地營建工程於1777年告竣:定於每年5月3日的尋獲十字架與9月14日的光榮十字架瞻禮為朝聖日。 清朝未年,眉縣大旱,莊稼無收,災民群聚聖山逃稅抗賦,官府發兵圍剿,大炮連擊聖山,建築被夷為廢墟,因山上的彈坑隨處可見。 故又易名為“炮窩山”。後經候志文司鐸率領教友於本世紀初重新修建,恢復舊觀。

1932年聖地劃歸周至教區,劉一志司鐸購山置地,增建聖山,並招商州、山陽等地,教友來此居住。 迨新中國成立,當地政府將“炮窩”改為今名。文革十年浩劫,聖地建築復被毀殆盡。 1984年落實宗教政策時,聖地被退還教會管理,教區遂恢復了一年一度的朝聖活動。 在主教的率領下,教友們齊心合力,使十字聖山建設再現雄姿,今已規模可觀。 自聖山建設以來,聖跡屢顯:病者獲愈,苦者得安。每年還願者絡繹不絕。 十字山始建於1941年。在創建60周年時,羅馬教廷聖部曾頒發諭令, 恩准於當年5月和9月內赴十字山朝聖地朝拜聖十字架的教友,每日可獲一次全大赦。 2002年教廷再次頒發諭令,將該恩准予以永久延伸。此後,每年前來朝聖的人就更多了。 每年前來十字山朝聖的各地神長教友可達一萬多人次,並且逐年增多。

返回聖母朝聖地目錄

返回敬禮聖母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內蒙古磨子山聖母

位於內蒙古中部,烏蘭察布盟集寧市東三十公裡處,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它就是內蒙古有朝聖地—磨子山。 說起磨子山,既非高聳入雲,也無奇花異草,但在內蒙教友們的心目中,它卻是一座偉大而神聖的山。 每年八月二日,成千上萬來自不同教區的教友懷著同一心願齊聚山上,同心贊頌敬禮聖母,因此,它成了遠近聞名的一座“聖山”。 此聖堂於1906年動工,經兩年辛苦努力,一座長25米,寬8米的聖堂終於建成,並將山上的一眼小泉祝聖為聖泉,供教友取用。 可惜,1958年“大躍進”時,聖堂被拆,磚石拉走修水庫了。 1980年,宗教活動得到了恢復,教友們又自發的去磨子山朝聖。 盡管沒有了聖堂,還是不減教友們敬禮聖母的熱情,來此朝聖的人數每年遞增。 1985年,教友們在山上砌了一個小石頭祭台以備每年朝聖日做彌撒。 到了1997年,教區向外發出了求援信,最後集資20多萬元在磨子山上重修祭台、圍圍牆、修水泉、整修道路,做了一系列的修繕工作。 如今,磨子山一改往日的荒涼景像,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四面八方的聖者。

事跡:早在1950年6月的一天,天上奇怪的下起了雪。 當時,在磨子山上有幾個牧羊人,看見一位身穿白色長衣的婦女,就不約而同地喊說:“是聖母!”於是,急忙跪下念經、祈禱。 許久,那個白衣婦女徐徐上升不見了。 幾個牧羊人急忙跑回村裡,可發現村裡並沒有下雪,他們遂把所見的奇異景像告訴了本堂神父。 事後,比利時籍鳳神父就決定在磨子山上建一座敬禮聖母的聖堂。

返回聖母朝聖地目錄

返回敬禮聖母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